荒漠杂说(七)走向坟墓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

送交者: 老椰子 于 February 07, 2003 16:38:57:

回答: 荒漠杂说(六)胡杨木搏虎 由 老椰子 于 February 07, 2003 16:37:51:

荒漠杂说

(七)走向坟墓

奥尔德克从一八九九年底开始为赫定所雇用。一九零零年因丢铲子而发现了楼兰古
城。一九零一年底,他和赫定在喀什噶尔分手,一别就是近三十三年。

一九三四年春,赫定率中瑞西北考察团重返罗布泊地区。此时,奥尔德克已七十二
岁,赫定也已六十九岁。奥尔德克一直记住当年分手时赫定说的会再次见面的话,
如今,在古稀之年,他们在孔雀河考察船上真的又见面了!

赫定满怀深情地记录了这次重逢:“他眼含热泪,张开饱经风霜的粗壮大手向我走
来。─这真的是奥尔德克!岁月在他身上留下了无情的痕迹。他瘦弱干瘪,额上刻
着深深的皱纹,长长的胡须打着绺挂在胸前。他头上戴着顶破旧皮帽,身上那件塔
里木常见的棉袷袢,已经褪色破烂,腰间扎了根布带子。那双变了形的靴子歪歪斜
斜,显然已随他在沙漠、山丘和丛林间辛苦跋涉了几十年。”赫定还给奥尔德克画
了一张素描,为后代留下了这位罗布老人的形象。

奥尔德克告诉赫定,在一九零一年他们分手之后,他对探险有些着迷了,经常独自
一人在沙漠里到处寻访。他发现了多处遗址,其中有一个墓地,棺材层层叠叠,棺
材内部有雕刻与彩绘,保存完好的尸体都穿着丝绸衣物,样子非常吓人。赫定大喜
过望,派队里的考古学家沃尔克·贝格曼随着奥尔德克去寻找这个墓地。在历近艰
辛,几乎就要放弃了的情况下,他们终于重新找到了那个顶端树立着密密麻麻的胡
杨木的形式奇特的土丘墓地。

难于寻找的原因主要是当时的墓地旁有一条奔流的无名小河,是孔雀河的一个小支
流,而奥尔德克在大约二十年前发现这个墓地时该小河并不存在。贝格曼顺手把这
个墓地记为“小河遗址”,而后正式命名为“奥尔德克的古墓群”。“小河遗址”
在贝格曼考察之后又神秘地消失了,人们虽然知道它位于塔里木河和孔雀河下游的
三角洲,但苦苦地寻找就是找不到,直到六十六年后的二零零零年底,拿着卫星定
位仪器的双鸽塔里木河下游科考队才把它重新发现。这时,小河已经不复存在,只
有那干枯的河床显示出,在以前的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时期,有一束从孔雀河溢出的
水流,曾经近距离地陪伴过那些在胡杨木雕花棺材里穿着彩色丝绸沉睡了四千年的
罗布人的祖先。

结束考察后,赫定赠送给奥尔德克两匹最好的马和一杆猎枪。

奥尔德克的晚年很凄凉。一九三六年,他的眼睛瞎了,儿子和媳妇又被抓到库尔勒
干当劳工,一去三年多,家庭生活极为困难,他和孙女相依为命,不时要靠亲友的
接济。一九四二年,奥尔德克去世,享年八十岁,埋在塔里木河边。罗布人长寿,
尤其是男人,超百岁的老人随处可见。奥尔德克的短寿,可能跟他历尽艰辛有关。

奥尔德克并不象有些人认为的那样默默无闻,在赫定的影子下“被人们忘了个一干
二净”。了解近代西域探险史的人们始终记得他。赫定的家乡的人们也始终也记得
他。一九九五年,瑞典的斯文·赫定基金会出资,为这位陪同赫定出生入死、协助
赫定作出重大发现的罗布人修建陵园。占地一千亩的一座公园式的墓地在尉犁县城
郊的胡场林中悄然屹立。罗布人“野鸭子”奥尔德克,作为一个西域探险史上的英
雄,永远受到人们的纪念和尊敬。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