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交者: lala 于 July 27, 2000 11:53:27:
回答: 今天拉拉来谈一点政治 由 lala 于 July 26, 2000 11:37:17:
阿拉法特为何而笑?
【多维新闻社27日电】多维社记者欧阳似报导/27日的《洛杉矶时报》
、《纽约时报》网络版的首页上都是叁张并列的、戴维营巴以和谈主角
的照片--美国总统克林顿怅然若失,以色列总理巴拉克愁容满面,唯独
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咧嘴而笑。
阿拉法特为何而笑?
在戴维营14天讨价还价中,阿拉法特一无所失;在克林顿的怂恿下,巴
拉克把一年前大选中他对以色列选民许下的诺言抛在脑後,作出让步,
却落得对阿拉法特与以色列选民是两面不是人。
巴拉克实质上愿意把所有西岸土地,包括对以色列性命所关的约旦河谷
交给阿拉法特。而如果阿拉法特真的接收西岸,在那里定居多年的40,
000多以色列人将被扫地出门。
巴拉克同意让成千上万的巴勒斯坦难民返回以色列。而克林顿呢,美国
反正有的是钱,则答应慷慨解囊--付给那些不愿返回以色列的巴勒斯坦
难民大笔补偿费。
不止於此,在克林顿的好说歹说下,巴拉克同意与巴勒斯坦共享东耶路
撒冷的主权。而在一年前,这对巴拉克而言,却是完全不可想像的,如
果那时他作如此主张,现在以色列的总理十之八九还是内塔尼亚胡。
阿拉法特摇了摇头,笑着说,还不够。
阿拉法特再次成了巴勒斯坦人、阿拉伯与穆斯林世界的英雄。
在阿拉法特返回中东的当天,他的司法部长Freih Abu Medein说,“在没
有人敢对美国说‘不’时,阿拉法特在戴维营对美国说了‘不’,这证
明他是这世界上已为数不多历史性的领导人之一。”
埃及总统穆巴拉克毫不吝惜对阿拉法特的称赞,尽管自卡特主持1978年
的戴维营埃以和谈以来,埃及已从美国得到了500亿美元的援助。
阿拉伯国家高兴地看到,以色列终於愿意就耶路撒冷的主权问题与他们
谈判了。
尽管克林顿一再说明,和谈失败并不是他与巴拉克的过失,但他一心想
在美国11月大选前达成协议恐怕种下了失败的祸根,而巴拉克在压力
下,让步太快、让步太急,更是雪上加霜。
两年前,当希拉里-克林顿在电视中多达9次支持巴勒斯坦建国时,巴勒
斯坦建国问题就已不是以色列的谈判筹码。在过去数年间,以色列一点
一滴的归还西岸原本是为了获取巴勒斯坦的信任,却落得巴勒斯坦人胃
口大开。当巴拉克抵达戴维营时,人们都已知道,在土地问题上,阿拉
法特要什么,他已准备给什么。
於是,阿拉法特想,我还有什么理由放弃对耶路撒冷的主权要求,为什
么不等他们作更多让步。而巴拉克这时大概意识到让步是不是太多了。
巴拉克的让步肯定在全民公决中失败,他自然可借此宣称,在戴维营作
出的让步“无效”。
阿拉法特却会说,覆水难收。叙利亚刚刚故去的前总统阿萨德曾坚持,
以色列的让步是重开以叙谈判的起点。阿拉法特自会效法。
《纽约时报》27日的评论说,“巴拉克值得同情。他是个好人,正在艰
难地学习外交。早先,由於克林顿,他提出把戈兰高地归还叙利亚,却
遭拒绝;而这次,他愿意把西岸全部物归原主,又遭讥笑。”时报说,
“土地换和平?谁的土地?阿拉伯人所说的土地大概是以色列的土地
。”
巴拉克返回以色列时,反对党利库德集团领导人沙龙(Arik Sharon)在呼
吁提前大选,并表示将会参选。而一年前被巴拉克击败的前总理内塔尼
亚胡也可能卷土重来。
时报援引一位在耶路撒冷的美国人士的话说,“14天的戴维营和谈,以
色列一无所获,两手空空,除了让人们明白,谁真正希望中东实现和
平,谁不过是虚与委蛇而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