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讲给大人听的童话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

送交者: 糟木匠 于 April 03, 2003 13:44:10:

楼下老椰子讲说茯苓,木匠数年前写过一个给大人听的童话故事--


唐代贾岛有诗:“常言吃药全胜饭,华岳松边采茯神。”茯神就是茯苓。

茯苓(Poria cooccos)亦作“茯灵”担子菌纲,多孔菌科,子实体不常见。通常所说的茯苓,就是指这种菌的菌核。菌核成团块状,质坚硬,球形,椭圆型或长圆形,圆可半尺,重可数斤。外皮薄,黑褐色,粗皱。内部白或粉红色,有红筋。多生于赤松或马尾松根上,深入土中盈尺之深。我国云南,贵州,安徽,湖北,河南等地山区均有野生,可供食用,并可入药。性平,味淡甘,功能宜脾,安神,利水,渗湿。主治脾虚泄泻,心悸失眠,小便不利,水肿等症。菌核外皮称茯苓皮,利水消肿,功效较茯苓为佳。

在木匠到过的古村石板河,曾有这么一个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进山路口的巡检司镇上,有位剑师,膝下两个徒儿,男孩叫黑松哥,女孩叫菟丝儿。

这黑松哥虎骨牛筋,力大悍勇。黑松哥虽有习武的好身骨,但却生性木纳,固执愚顽;

菟丝儿聪灵敏慧,点一知十,遗憾的是,体弱娇小,虽颇有灵气,却并无师傅所望的切铁削钢之功力。

剑师常常悲叹,自己空有能斩风切水的剑术,却难觅可传之人。

剑师问两个徒儿,将来的志向。

菟丝儿说,只求此生此身,能学好斩风切水剑。剑师先点点头,然後却摇了摇头,叹了口气;

黑松哥一阵呐呐後,红着脸说:“师父一再教导不许撒谎,徒儿今个儿就直说了。徒儿听别人说:“和尚没做成,又误了娶媳妇儿。”徒儿若学不会剑术,就不学了,徒儿只想娶师妹做老婆,过小日子算了。”

几句憨话,气得菟丝儿满面通红。在练剑时,她对着师兄,挑砍削刺,飘刮勾拍,每一招都下了死力。

黑松儿虽有厚实的身骨和搬山的力气,对师妹杨雪散花般的剑术攻势,只有招架之力,绝无还手之功。

好在菟丝儿耐力有限,要不然的话,铁塔似的黑松,性命堪虞。

剑师病重,临死前告诉两个徒儿:此去四百里山中的聚仙岭上,藏有斩风切水剑的真芨。。。

菟丝儿轻装入山,对黑松哥说:“你别跟着我。你要跟着我,我就一剑刺死你。”

老实木纳的黑松哥说:“好,我不跟在你後面,我在你前面走。每过八百棵松树,我会给你留下馒头干。你没有吃的,怎到得了聚仙岭?我背上这一背篓馒头干,够咱两人吃的了。”

菟丝儿眼中冒出火来:“滚滚滚,你给我滚得远远的,别让我闻到你的气味!”

黑松哥说:“我先走,你离我十棵树那么远,就不会闻不到我的气味。”

黑松哥在前面走,每隔八百棵松树,他就在树下留下一块馒头干。碰到有拦路的荆棘,他就用砍刀清除,给身後的菟丝儿清出一条道儿来。

十多天後,黑松哥发现菟丝儿步履摇晃,越走越慢,最後,倒了下来。黑松哥马上回头,将菟丝儿扶了起来。

菟丝儿想推开黑松哥,却没有一点力气。

黑松哥急了,留下了眼泪,泪水吧嗒吧哒滴在菟丝儿的脸上。他向师父保证过,一定要保护师妹到那聚仙岭。

菟丝儿孤傲,她没有吃师兄留在路边松树根下的馒头干,沿路只肯采拮林中野生植物吃。

她中毒了,已经中毒了好几天。

黑松哥将她抱在怀里,他恨自己没能保护小师妹。

菟丝儿突然面色泛红,睁开眼睛,轻轻地问师哥:“师哥,你真的很喜欢我么。”

黑松儿使劲地点了点头。

“为什么呢?”

黑松儿流着泪说:“不知道,反正看到你,就觉得喜欢,梦里要是有你,就不想醒来。”

菟丝儿微笑了,说:“师哥,只怪你你打不赢我。如果你打得过我,逼着我吃,我就会吃的。。。师哥,给我一块馒头干,我饿。。。”

菟丝儿脸上泛起的红色褪去了,脸上固化着一个永久不会褪去的微笑。

黑松哥抱起菟丝儿,对着天大叫:“菟丝儿!”

风来了,雨来了。风雨中,一搂蓝光往西北飞去。风雨中,抱着菟丝儿的黑松哥,化成了一株擎天的劲松。松树干上,缭绕着淡黄色的菟丝子。掉在脚边的馒头干,化成了生在松根上的茯苓。

不知几世几劫之後,有人编写了淮南子-说山:“千年之松,下有茯苓,上有菟丝。”

斩风切水剑没有失传,明末,陕西延安府米脂县出了个闯王李自成,他的斩风切水剑,横扫了天下。

(糟木匠于1974年收集此故事于石板河,1999年整理于华岳莲花峰)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