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交者: 若柳 于 June 04, 2003 18:20:02:
回答: 革命军歌 由 老椰子 于 June 03, 2003 14:13:45:
歌是一个时代的标志和象征。
我们的父辈是在枪林弹雨中长大的。所以我的老父亲只会唱“向前!向前!向前!”
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母亲年轻的时候是部队的文工团员,她最爱唱的歌是
“洪湖水,浪打浪”和“红岩颂”。
到了我们这一辈,刚刚唱完“少年先锋队之歌”,就赶上了文化大革命。我们唱的
最多的是毛主席语录歌,八个样板戏,还有一些革命的老歌。那时候歌里的“爱”,
都是要爱人民、爱党、爱领袖,不能有小资产阶级的爱。刚当兵的时候,每一阶段
的歌要紧跟当时的头等任务,联系实际地唱。后两年好一些了,我们也可以唱一些
好听的“流行”的歌了。不过那时候除了《战地新歌》,也没有太多的歌可唱。七
十年代初,国内引进了朝鲜电影《卖花姑娘》,一时间主题歌“卖花姑娘”的歌声
差点盖过了八个样板戏。有一阵子“小小竹排”很流行,我们上班时,李双江要电
话,我们就要求他给我们唱两句。他还挺随和,认认真真地给我们唱上一段。
随着改革开放,流行歌曲越来越多,可惜我却会得越来越少。后来出国了,因为文
化根底的不同,就更不知道北美的歌星和流行歌曲了。
如果说流行歌曲还有可能流到别的民族去,我想儿歌却是一个民族很专有的东西了。
记得当年在日本,经常带小儿去“儿童馆”玩,学会了一两首日本儿歌。到日本朋
友家作客,我和他家的小孩一起唱起了儿歌,主人很惊讶。回到加拿大后,小儿没
去上过幼儿园,我在家给他教的儿歌、诗词都是中国的。诸如“小燕子,穿花衣”
等等。小儿上学前班了,回来告诉我:同学们唱的歌他都不会,很是懊丧了一段时
间。不过小孩接受能力强,很快他就融了进去。最近,我带他上街。他指着一个海
报说:这是STARS ACADEMIC (相当于魁北克省的业余歌手大奖赛),哪个男歌手
得了第一名。接着他给我唱了那首获奖的曲目,让我惊叹不已。有人说到校歌。我
大儿子在日本借读时,他们中学就有校歌。小儿现在的小学也有校歌,歌词印在记
事本的第一页。
我们现在不仅和儿子们在流行歌曲上没有了共同语言,而且已经变成了一个国内国
外流行歌曲盲。只有那些老歌,无论什么政治色彩,都还是我们最爱听、最爱唱的。
因为那些歌曾伴着我们走过多灾多难的岁月,给我们带来了青春的欢乐和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