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开讲(55) 边境半日游】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

送交者: CANADAGE 于 August 23, 2003 22:18:34:


【大哥开讲(55) 边境半日游】

时间真快,已是开学前最后一个周末,我们和小儿商量去跟前的美国加拿大边境转
一转。我们这儿的边境有很多好玩儿的、值得一看的地方。

(1) 说点历史

这一段美加疆界,根据1774年魁北克法案划定,基本就是北纬45度线。其时,两边
都是大不列颠的殖民地。勘定45度线的官员叫约翰·寇林思 (John Collins ),他
在这片土地上犯了个大错误。那一天,他和他的手下喝了太多的威士忌,直接影响
到几何公理的应用。结果在荒野上出现了一条弯曲的折线,而且这扭曲大多突向北
方。也就是说,加拿大丧失了很多国土。不过那时,这里还没有人烟。过了几十年,
开拓这片沃土的人慢慢多起来了,麻烦也就来了。忠于女王的子民历尽千辛万苦,
北上来到加拿大开始新的生活,结果发现房子还是盖在美国了。美国人呢,建起一
个边防要塞,可确实是在加拿大的土地上。

1842年,英美两国重开了边境谈判。不幸结论还是维持寇林思错划的界线。一些边
陲城镇,因此而分属两个国家。比如今天我们要去的Rock Island就是这样。

(2) 还是历史

在这条边境线上,有幢建筑,跨过两个国家。这就是有名的哈斯克图书馆与歌剧院
(Haskell Free Library and Opera House)。楼下是图书馆,楼上是剧院。大门开
在美国的佛蒙特州,火灾紧急出口在加拿大魁北克州。图书馆的阅览室和办公室在
美国境内,藏书室在加拿大;楼上大部份观众席在美国,而舞台在加拿大。

这幢楼是哈斯克老太太和儿子们捐给两边人民的。楼建了三年,1904年盖好的。据
说是用的波士顿歌剧院的原型。 我只有一个问题没闹明白,这个项目是那边镇政府
批的?反正现在两边人民仍然按照老太太当年的心愿,自由地(即不要过海关地)使
用着图书馆与歌剧院。好象大人的书是英语的,小孩的书都是法语的。楼上的剧院
也常年都有演出。

(3) 今日边境

这个图书馆,是十多年前一个美国海关官员告诉我的。那时候,我们刚有汽车和美
国签证,想越过边境到最近的“美国”转转。在高速公路的过关口,被问及入境原
因,我们说,就是过去看看美国什么样。那官员又和蔼、又谦虚地跟我说,我们这
边没什么可看的,根本没有你们舍布鲁克好玩,何况还有蒙特利尔和魁北克呢。后
来他说跟前小村里有这么个图书馆,你们可以去看看划在地上的国境线。所以,那
次是过了海关,从美国一侧来瞻仰的。这次,我仔细察看了地图,觉得不走高速不
过关,从加拿大一侧的镇子主街一直开下去,直到界线应该就对了。

今天天气晴朗,气温凉爽,是个出游的好日子。三、四十分钟,看看就到边境的免
税店和海关关卡时,正确地下路拐进了Stanstead。 小镇和魁北克各处一样,美丽
整洁,静谧安宁。顺着主街向南一直走,到Rock Island, 再过了一座小桥,……
我突然意识到,我进入佛蒙特州了。因为两边都是星条旗,好象还晃过一句“佛蒙
特欢迎你”。

于是我把车停在路边一个五金店前,问 老板,“现在我是在加拿大还是在阿美利坚
(American)?" 他严肃地说,“先生, 你现在是在合众国(U.S.A.)的土地上。”
我的英语辨不出这两个词的区别,但隐隐觉得,好象弄了个类似把“抗美援朝”说
成“韩战”的错误了。又问图书馆何在?指我身后斜街便是,不过告诫我,请您必
须先到前边海关登记一下,并亲自出门指点那个小亭子的所在。而……, 居然一个
官员已经站在二十米开外的街沿儿翘首等我了。

“咦--------, 他怎么知道的呢?”

“桥头有摄像机。” 老板不冷不热地答道。

幸好,临开车前,我想想还是把护照带上了,否则不知会怎么样。美国海关的人,
从911后,全都不会笑了。这位也一样,核对了照片,窥测了后厢,询问了地址,打
听了职业,…… 终于迟迟疑疑地放行了。十多年前那个海关多热情啊。我们说进你
们办公室看看,行!我们说在这个星条旗下照个相,行!… 最后还嘱咐我们一定要
坚持教儿子说中文 … 唉, 美国怎么成这样了!

历尽百年风雨的图书馆还在那儿,不过这回是带小儿来玩了。 今天值班的是魁北克
的一个妇女,一起用法语聊了好久。热心地告诉我下次过来不经过美国海关的走法
等等。

有条件的朋友,也带孩子那儿看看吧。毕竟两条腿同时站两个国家的感觉是很独特
的呢!

(4) 还有一条街

在图书馆前停车的时候,已经越过了那个界石。所以归路起始就在加拿大境内了。
顺着平行边界的公路往西开。一会儿经过了一条叫 “CANUSA”的街道。

正如街名所暗示的,这条街南边是美国,北边是加拿大。这条街其实是丁字街的竖
道。据说一百多年前,在丁字交叉的地方是一个国际邮局,两头两个门,分别为两
国人民服务。现在与横道交会处,一边放了一个海关。我们过的时候,横道的中间
是隔断了。但两边全可以进入竖道。所以从加拿大一侧,南行进入竖道(247公路),
由于靠右行驶,实际上是自由进入美国领土了。其实, 对门而居的邻居们,日常
的生活和交往,完全都不受这条黄线的约束了。 我们跑进加拿大海关的办公室,
跟值班的聊了半天,又照了几张相,就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完】2003-08-23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