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昨天、分享今天、创造明天——走进「神秘的」哈尔滨工业大学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

送交者: Lzf 于 October 14, 2003 03:00:00:

相信很多海外学人出国之前都听说过哈工大,可能很多人也曾了解这所学校,更有很多人在这里学习、生活、工作过。在“哈工大——北美留学人员网上招聘会”即将召开之际,谨以此文献给所有海外学子,让我们一起走进哈工大,品位她的昨天,分享她的今天,共同创造美好的明天。
哈尔滨工业大学坐落在风光秀丽、素有“东方莫斯科”之称的北国名城哈尔滨市,创建于1920年,前身是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从1920年建校到新中国诞生的29年间,哈工大经历了从“俄式办学”到“日式办学”阶段。除了中国学生外,培养了大批俄、日、朝鲜、波兰等国学生。经过八十多年的建设,哈工大已发展成为一所以理工为主,理、工、管、文相结合,开放式、研究型、多学科的国家重点大学,现隶属于国防科技工业委员会。自1954年成为国家首批确定6所重点大学之一以来,学校一直得到国家的重点建设。1984年被国家列为重点投资建设的15所大学之一,1996年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院校之一,1999年又被国家确定为按照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的目标重点共建的9所大学之一。
哈工大培养的十二万优秀学子遍及大陆、香港、台湾以及亚、欧、美洲和大洋洲。其中,许多人成为社会精英人物。原台湾行政院院长孙运璇和原朝鲜政务院总理、国家副主席李钟玉是哈工大三四十年代的校友。李长春、王兆国、叶选平、邹家华、宋健等,许多中科院与工程院院士和著名企业家都曾在这里就读。
立足航天,发挥学科交叉优势,哈工大形成了独特的办学风格。学校现有本科专业64个,硕士学位点93个,博士学位点58个,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2个。学校现有国家重点学科18个,其中10个学科位居国内同类学科的第一、第二位。
哈工大汇集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学者。学校现有教师2,590,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和中国科学院院士18人,教授518人。有国家高技术“863”专家13人,数目位居全国高校第二。
近年来,哈工大办学规模逐年扩大并趋于稳定。2003年 春季学期,全日制在校生总数已达35,424人,其中博士生2,200人,硕士7,700人,本科生24,692人。
哈工大科研实力始终位居全国高校前列。中国第一台模拟计算机、第一台智能下棋计算机、第一台弧焊机器人、第一部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体制雷达、第一枚具有自主版权的IC卡芯片、第一台巨型计算机时实三维图像生成系统、第一台高性能微机控制纤维缠绕机、第一台大型封头旋压机……都诞生在这里。2003年学校科研经费达5.67亿元。
哈工大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除了参与了若干重大科研项目,神舟号的研制现场到处都能看到哈工大人的身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李继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神舟”号发射总指挥胡世祥,中国神舟飞船系统总指挥袁家军,“神舟”号新型火箭的总设计师刘竹生,新型火箭的副总指挥许达哲等都毕业于哈工大。
进入二十一世纪,学校确定了创办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的奋斗目标。根据发展规划,哈工大要在本世纪建设成为我国高层次创造型人才培养、航天科技研究和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成为一所具有国际化、多元化、现代化和个性化的具有鲜明内涵的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为此,学校将面向世界办学,全力引进海外高水平人才,大力开展国际交流,使学校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足够的国际竞争力,增强哈工大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同时,学校将致力于建设一所“多元化”的大学,哈工大要拥有结构优化、门类齐全的学科体系,能够覆盖文、理各基础学科及应用学科领域,在整体学科水平比较高的基础上,有若干学科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和较强的竞争力。
学校还将发扬“个性化”的特点,突出航天特色,发展优势学科,取得具有国际影响或对国家有重大意义的标志性成果,并逐渐使学校的特色和优势向国际前沿延伸。哈工大要成为“现代化”的科学基地,必须有一流的成果和人才,关键是需要有一流的师资队伍。本次面向海外留学人员,在理学、工学、法学、管理学、经济学及人文和社会学等领域中的28个学科、84个研究方向招聘人才,哈工大真诚地欢迎您的加盟。除直接征聘之外,哈尔滨工业大学也欢迎海外优秀人才在我校建立合作研究基地,以及开展其它各种形式的学术合作,学校将提供一切方便条件。
哈工大提出在2025年初步建设成为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
哈工大虚席以待,期待您的到来。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