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赫鹏走关东(四)榆树,拓荒者,鸭绿江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

送交者: 老椰子 于 March 17, 2004 19:40:09:

荣赫鹏走关东

(四)榆树,拓荒者,鸭绿江

荣赫鹏他们在辽东走得非常辛苦。早上四、五点钟起床,中午休息两个小时,晚上六、七点钟休息。虽然人烟已渐稀少,但山谷还是散布着许多小村子,每天总能找到住的地方。比较令人不舒服的是路上经常遇到瓢泼大雨,多数情况下根本无处避雨;碰上河水上涨时还要使用这里的独木舟-树船(中间挖空的原木)来渡河。但是,晴日里则花鲜草绿,景色宜人。这里花草种类繁多,有蕨类、百合、银莲花等。邮政部官员詹姆斯对植物有研究,他采集了许多植物标本。有些植物荣赫鹏并不熟悉,比如说,橡数和榆树他以前就从未见到过,而在这里则随处可见。

说到榆树,感觉上好像在中国北方相当多而在世界上许多别的地方都没有,至少美国没有-有资料显示,在美国的某个公园,也许就是纽约的中央公园或展望公园,有一株榆树,是多年前从中国移来的。

榆树太平和了,树汁没有其他树木的苦涩之味,各种虫子都欺负它。而灾荒之年,它则是救人性命之物。人们先吃榆树钱,蘸酱生吃就行,微甜;然后吃榆树叶,和在苞米面里做窝窝头、大饼子,没啥味;最后就是吃榆树皮,很难煮烂,煮出的水其粘如胶,也没啥味。

相对来说,辽南已经相当繁荣,而辽东丘陵则正在开拓。荣氏注意到,这里的人们在开垦土地,具体地说就是把原有的森林变成农田。农民早出晚归,从事着枯燥而繁重的工作。中午,人们在地头休息吃饭。这是一些精壮的汉子,劳动量大的惊人,食量大的惊人,饭盆也很大。移民拓荒的顽强精神深深地打动了荣赫鹏:“中国人的勤劳世界闻名,但还应该加上顽强吃苦的精神。”

如果没有亲身经历过,人们很难相信在贫穷时代一个东北的种田汉子的食量会是那么大。多大呢?就拿我们自己的当年来说吧,在非常饿的时候,佐以大葱蘸酱或者咸黄瓜,有时一顿可以吃一“三盆”小米饭,然后在喝上一些米汤。当时,东北农村有三种不同大小的黑泥盆被用作炊具,称为大盆、二盆、三盆。前两种太大,不能用来直接吃饭。三盆的直径一尺左右,高有近半尺(全凭记忆推测,当时也没量过)。当用碗吃饭觉得不够来劲时,可以端起三盆直接吃。能吃的原因是体力消耗太大,需要相应的补充,而吃的东西没多少油水,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卡洛里不够啦,怎么办?那就只有用量来填充了。

据荣氏介绍,当时农民吃的东西主要就是小米饭、蔬菜和汤,和八十年后没啥区别。荣氏们吃在农家或大车店,当然也就是这些东西。这个时候,他开始深情地想念起牛奶。他抱怨中国人不挤牛奶喝,觉得无法理解:“能够吃耗子肉、狗肉,不能喝牛奶,真是奇怪,总之不喝。我们则不然,没有这个必需的食品感到日子非常难过,只得用大量的食物及食用油来补充营养。”

说着就到鸭绿江了。鸭绿江江面宽300米,水深约三、四米,缓缓流动。森林一直延续到江边,森林的空隙里夹杂着农田农舍。江的对面就是中国的属国朝鲜。说到这里,我联想到,鸭绿江那边朝鲜,“壬午事变”【注四】刚过不久,正乱成一团。我们那位后来当了大总统以及数十天洪宪皇帝的袁世凯,当时初出茅庐,正带领他的士兵驻在那里,以他非凡的手腕在王族内部的倾轧各方以及以日寇为主的列强之间巧妙地周旋呢!荣赫鹏关心的是中国的西藏合新疆,对远离他的注意力范围的朝鲜的政治毫无兴趣。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