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交者: CANADAGE 于 April 02, 2004 18:40:09:
豫 人 杨 源 懋
光绪年间,河南洛阳一带出了一个嵌崎磊落的人物。后来成了辛亥元勋,名垂史册。
光绪十二年(1886),偃师县里姓杨的世家又添男丁,取名源懋,字勉斋。杨家曾祖
赠武德骑尉。祖父是贡生,设塾教书几十年,不收学金。学问品德,极受乡里尊重。
勉斋的父亲,为拔贡,赠中宪大夫。仗义疏财,广交名士,望重河洛。
勉斋五岁,由祖父开蒙。九岁起,由父亲亲授《仪礼》、《左传》。勉斋聪颖过人,
一点即通。十岁开始自学,手不释卷,据说一日可读《四书》一卷,昼夜可阅《纲
鉴》一部。母亲不得不时时夺书,命其休息。十二岁学《明史》,至王守仁平宁王
宸濠叛乱等事迹,颇有心得。欲上书朝廷,陈述加强边防,应付外寇之方略。家人
以童年献策,难以重视为由劝止。十五岁开始府县小考,常往来偃师洛阳之间。骑
驴读书,兴起不免手舞足蹈,跌下尘埃,人笑谓“书痴”。勉斋不以为意,说“作
大学问,学圣贤样,就该如此。”所经书店,皆往览。过目成诵,铭刻在心,便不
购书。久而久之,书店老板无奈,笑脸拒之。
勉斋科举极顺。三年间,县考取案首,省试中举人, 殿试成进士。时年方十九岁。
一时传为中州佳话。
光绪33年(1907),勉斋授法部元事,眼见清廷腐败,沉屙日深,遂弃官返乡,从事
教育事业。任中州公学监督兼河南府中学堂监督。后又兼任河南省教育总会会长。
并创立森牧社、明强社,以振兴实业。中州公学在开封,清时为知府所在地,著名
学者冯友兰是该校1910级的学生。河南府中学堂现为洛阳一高,地方名校,今年恰
逢百年校庆。
光绪34年(1908),东京同盟会河南支部派杜潜回开封发展组织。初设机关就在中州
公学。自勉斋起,庶务长及教职员多人均加入同盟会。由于勉斋的进士身分,官绅
十分尊重,活动方便,号召力强,一时竟在全省秘密发展同盟会会员200多人。
宣统三年(1911),满清朝廷,风雨飘摇。勉斋与同盟会党人积极筹备河南义举,在
太行山葫芦寺组织武装。十月,武昌首义,全国响应,可惜河南举事未遂。时驻陕
清军的河南籍官佐张钫与张凤翔(左为岁字)、张云山等,联络会党,杆头,响应起
义。苦战三昼夜,光复西安,成立秦陇复汉军政府。张钫任东征军都督,领兵收复
河南。勉斋化装西上至潼关,任东征军秘书长。灵陕战役,勉斋亲临前线,身先士
卒,一度攻克灵宝,陕州,荣立战功。
辛亥革命后,勉斋回到开封,被选为临时省议员。1912年当选为河南临时议会议长,
同年6月病逝。一说被袁世凯的人害死。终年仅27 岁。有挽联曰:
西秦第一参谋士
东周无双自由魂
民国之后,无论国民政府,人民政府,均对辛亥英烈毕恭毕敬,优抚有加。勉斋夫
人杨席氏仙逝时,文革已起。洛阳市仍按旧例出殡。麻衣白幡,鼓乐冥纸,实为当
时政治气氛下罕见之景观。勉斋膝下仅有一女,名杨乃珍。为内子之外祖母,豫陕
称“婆”。杨老太太也于1988年去世了。
【完】
2004清明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