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歌。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

送交者: 老椰子 于 May 06, 2004 13:17:05:

回答: 还阿痴的债:倾听草原 由 西里 于 May 06, 2004 09:45:50:

今儿个空闲,接西里话题,白话几句。

北方民族,基本都是属于阿尔泰语系的民族,语言差不多,模样也近似,古往今来的迁徙和融合决定了这些共性。

古代的大族,一个又一个地灭亡了。匈奴当年何其盛啊,挑战中原文明好几个世纪,但后来居然就没有了。不是真的没有了,而是湮灭在中原,湮灭在西域,湮灭在东欧,湮灭在当地。当鲜卑鼎盛的时候,北方民族和汉民族实现了大规模的融合,主要依赖的还是残酷的战争。后来呢,蒙古族、女真族作为最后的两个大民族立足于北疆,并先后入主中原;前者还曾经马踏欧洲。

现在呢,蒙古族还是存在的,虽然被划分在两个国家。他们有一个语言(二十一年前,朋友嘎日迪告诉我,蒙文是拼音文字。我说,天哪,我真无知!)、一个宗教(喇嘛教),住在一个地区。女真族(满族)呢?先是入关自行同化,随后更有“闯关东”的大移民浪潮,应该说,已经基本上标志不明显了。不过,倒是作为满族近亲的若干小民族仍然标志明显地存在着,可能是由于居住集中及交通不便等原因吧。他们当然地属于阿尔泰语系民族,他们信萨满教,他们住在呼伦贝尔草原、松花江流域、黑龙江流域、乌苏里江流域、大小兴安岭森林、贝加尔湖畔。鄂温克就是这样的一个民族。

鄂温克族源于黑龙江流域,甚至更北的贝加尔湖畔(嘿,那地方给俄罗斯霸去了)。就是说,当苏武牧羊的时候,除了娶了匈奴媳妇的飞将军之孙李陵骑着马跑去看他,备不住也能星儿蹦儿地见到几个鄂温克渔猎手呢。

许多鄂温克人住在深山老林里,打猎、养鹿。养鹿这事挺有意思。我记不清是读哪位老先生的笔记了,说他十月革命后在西伯利亚的见闻(应是段琪瑞时代徐树铮北进时的事),其中有:忽有苏联红军掩至,皆乘四不像(哈哈,都是姜子牙呀!)。北方人民能把胆小怕事的鹿驯得那么好,拉雪橇,还骑,真不容易!小时候看小人书《雪地追踪》,就挺羡慕老牌特务沙波林他们赶着鹿拉的雪橇叮咣叮咣跑。。。

也有鄂温克人来到呼伦贝尔草原,齐齐哈尔那两溜。齐齐哈尔这名就是他们给取的。来到草原的鄂温克人和当地的蒙古人类似,是优秀的牧民,也是优秀的射箭手和战士。满族人尊敬他们,呼之为索伦。索伦,射手也。来到草原的鄂温克人自然也是优秀的歌手。草原广阔,可以使劲使劲唱。今天有鄂温克姑娘乌日娜产生出来,理所当然。不过,我对国内唱歌的人的记忆还停留在郭兰英、才旦卓玛那个时代,新歌手也就李谷一啥的吧,再新的也知道一些,多半记不住名字。多土!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