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交者: 阿痴 于 May 09, 2004 11:23:22:
回答: 阿痴, 你这个欣赏水准要商榷 由 CANADAGE 于 May 09, 2004 09:58:49:
巧舌如簧不是我的本事,勉力为之。。。:))
其实我说得很小心——“我不是特别欣赏Streep,是形象,还是演技,还是两者兼而有之,我没有仔细分辨。”不是特别欣赏,就是说还是相当欣赏的,决不是“不喜欢”。不特别欣赏的原因——现在说实话——很大程度上在于她的“形象”,但这是不好说出口的,那不留下以貌取人的话把儿了吗:)?所谓“演技”也者,算作陪衬吧:)。即以我昨晚看过的那部分《走出非洲》而论,女主人公在野外遇到狮子,张皇失措中还要尽力保持住体面,不失风度,Streep的表演挺到位的。
关于文艺作品高下之分的评价,是难得求同的,但我坚持前年十月“拜师”时谈到的标准,就是“黑妞的好处说得出,白妞的好处说不出”。这主要指首次观看或阅读时的最初感受,事后的咀嚼、回味、分析不算在内。拿这个标准看演员的演技,如果你在初次观赏的过程中,感到某个演员这一处那一处的表演“很精彩”,那毋宁说是他/她某种程度上的失败,因为你看出他/她在“演”了。这也是我不喜欢张艺谋的电影的一个理由(《秋菊打官司》还不错),因为你能明显感到他在“导”,《红高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在《老井》中的表演也是如此,处处有“演”的痕迹。《大河恋》就不是这样,我在观看的时候完全融入到电影的氛围里,似乎是在和影片中的人物一起生活(不包括私生活:))。
《廊桥遗梦》的故事我不欣赏的理由与大哥不同,我不在意它描写了“美丽的通奸”或丑陋的通奸,而在意它没有什么新意和深度。当年中译本刚出来,我就买了一本带到 CCAST。读过之后,一边推导公式,一边在演算纸的边白上写下了几页读后感,回想起来,无一字涉及“行为标准”。
至于大哥提到的电影《廊桥遗梦》的那个细节,我不必再“复习”了,读了你的文字描述,我的眼前就浮现出了这一幕精彩片段,这充分体现了大哥的文字功力。可是大哥不想想,这类演技对一位一流演员来说,不应该是基本功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