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去哈尔滨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

送交者: 老椰子 于 August 05, 2004 16:52:33:

下飞机,在长春住了一晚就往哈尔滨跑去。跑去,就是因事急急忙忙赶去,不是用两条腿跑。

从长春到哈尔滨的高速公路光洁平整,车辆不多。可能是春雨不足,路旁的苞米还没有窜缨,但还算茂盛,绿油油的,生机勃勃;农舍几乎都是新瓦房,红色或者灰色。进了城,见到的和长春差不多,漂亮的新建高层建筑甚多,交通非常拥挤,街道上灰尘不小(比长春好一些)。

哈尔滨是深受俄罗斯影响的城市,这在中国的大城市中是独一无二的。

在掠夺了贝加尔湖附近地区、黑龙江以北包括外兴安岭的地区、乌苏里江以东的整个沿海地区和库页岛之后,沙俄并没有满足,它开始在土地掠夺中剩下来的东北地区进行经济掠夺。 要实现掠夺物资加上与之相伴随的军事威胁就要建立通道,于是就修建了“中东铁路”。铁路建成之后,一个新兴的城市在当时的大城呼兰南面的江边应运而生,这就是哈尔滨。从那之后,哈尔滨兴旺发达,俄罗斯人在哈尔滨兴旺发达。

事实上,沙俄除了掠夺,也将欧洲的文化特别是欧洲的建筑艺术引入哈尔滨。哈尔滨现存的早期建筑中绝大部分都是欧洲风格的建筑。这一点,非常类似日本人在长春的情况。

后来,俄罗斯人走了。先是两党吵架,然后撕破了脸。1960年7月16日,苏联政府照会中国外交部,限期撤退全部在华的苏联专家,撕毁了与中国合作的几乎所有的经济合同,于是在哈尔滨的二十万俄侨奔走回乡。当然,这不可能抹去俄罗斯文化对这个城市的根深蒂固的影响,索菲亚大教堂不会一下子就倾倒。眼下经济改革开放,哈尔滨的俄罗斯特点变得很重要。一些街道和建筑物等正在被改回原来的俄罗斯名称。

友人请去火车站前一家俄式餐厅用餐。餐厅为典型俄式建筑,房间的举架甚高,梁柱和墙壁皆以大木为之。服务生里杂有俄罗斯男女青年,朝气蓬勃,据说是旅游学校的实习生。据介绍,这家餐厅经过了许多历史风霜,一屋一物都有它的故事。现在,留在我的印象里的只有那个百年前的冰箱(当然不是用电驱动的,也没有“腹里洋”;现在也不是在使用着,是用来给大家看的);食物丰盛,还记得住的包括:蒸蜗牛、浓汤、鱼子酱、秋林红肠、咧吧。

又有友人请去一家俄式家庭客厅喝咖啡和啤酒,地点在中央大街附近头道街那里。房主俄裔老太太已经去世,继承人继承她的遗志,继续把客厅向大众开放。客厅摆放着钢琴、书柜、酒柜等家具,古色古香、大气典雅。哪位有兴趣的朋友去哈尔滨时不妨去访问一下。地址:道里区西头道街57号;电话:84563207。估计需要预订。

中央大街现在只可以步行。沿中央大街从南向北走,可以看到马迭尔宾馆、华梅西餐厅等名店。然后一直走,走到江边,就看见太阳岛了。没去过太阳岛的人,光听那歌“太爱-阳-岛奥欧-商。。。”,就会感受到她的美,说不定还会被她的美所陶醉。街上有出售啤酒的大排档,人们坐在那里大口地喝啤酒,就着猪蹄儿、皮冻儿、花生米啥的。哈尔滨人民喜爱啤酒。据说,哈尔滨的姑娘多半都能随意地咕咚咕咚喝半打啤酒,小伙子就不用说了。

早上江边的空气新鲜,是沿江散步的好时机。从岸边的水痕看,松花江今年这一时期好像水量不太足。江里有人游泳,许多是作那种长距离的顺江漂流。江边有人钓鱼,不过我没看见哪个桶里有钓到的鱼。询问可以钓到什么鱼,回答是“嘎牙子、小麦穗儿。”“就没有鲫呱子、鲤子、棉(鲶)鱼啥的?”“没有。”

沿江街上的早市熙熙攘攘,农副产品、早餐小吃应有尽有。我吃了一张刚出锅的油饼,两块钱;然后就在一个卖旱烟的老人的摊子前蹲下,唠了一阵子庄稼院儿的嗑儿,试了几种旱烟,选定两种,请老人掺在一起称十块钱的。老人说:“大兄弟,你挺内行。”

卷烟纸随烟赠送,专用的,就是薄薄的、切好了、一端用粉红色的胶连在一起的那种。旱烟带回来了。有谁还能抽旱烟,可以到我家来试试。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