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行对外行,内行笑哈哈:))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

送交者: 琉璃猫 于 August 30, 2004 23:53:17:

回答: 同意你文中的观点,再补充点外行话。 由 新民 于 August 30, 2004 19:56:50:

享受我们的生活,倾吐我们的心声,也就不在乎内行人对我们的“嘲笑”了。。。:))

真高兴你的回声。赞成你的场景气氛之说及黄绸舞和安塞腰鼓的想法。在这一点上我还真没有考虑太多。我理解的奥运会是体育及文化运动的展示、交流和竞争,而各国的入场服装及东道主在开、闭幕式上表演的一切,就该代表各个国家文化的内涵了。

你的“外(行)文“:))将艺术与气氛和背景结合起来考虑,正是将文化与体育运动有机的结合起来,高!这点高我一筹(反正没人反驳,咱先互捧一下。:))

奥运会期间,我们这里可能也是以本国的项目为重点。因为我没有时间仔细看,总是偶尔跟着“人家”看一会儿,总体印象说不出多少,每天至少还看看金牌的数目。但这种过分重视结果的做法,失去了很多享受的机会,也理所当然地分不清男孩、女孩及大汉们的比赛了。:))

真没想到开幕式上你也在“挑选“服装,看来不止是在这“潭“中,连那无线电波都时时振得我们产生共鸣。透过开幕式上的服饰,好像
能看到许多文化的东西。阿根廷的服装我倒没有记住,美国的服装给我留下了战争的印象,中国的服装让我有几十年不变的遗憾(好像从我开始看奥运会就差不多是这个模式)。我最喜欢澳大利亚的服装:一个个“大海龟”,自在潇洒地“游“向希腊,感觉非常美妙。特别是他们每个人背上的“壳”,正好是一个小书包,设计非常巧妙,让人耳目一新。

另外,你虽是wuli出身,却从来不做无理之事,哪有什么得罪之说?倘若对任何事情我们都以同一“频率”发出,那这种“共振“岂不让我们失去彼此,潜入“潭”中如同照镜子一般,又有什么意思呢?:))

余光中的诗我没有读过,但“非常希腊“这句话确实能给人以无数的遐想,这遐想也将因人对希腊的认识不同,而产生完全不同感觉。哈哈,诗人就是会创造,不介意语法与词性的问题。平日很少诗意的我,今日也想效仿诗人,钻进改良派里大胆说一声:“补充得非常心会,谢谢!“:))

最后,想借你的地,向那位潭中知名的“改良“派问候!:))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