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学 轶 事(四)Episilon-delta 领域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

送交者: 关东老农 于 September 03, 2004 22:59:33:

四、Episilon-delta 领域

高等数学课程是从补习二次曲线开始,然后才进入数列与极限一章。主讲为章老师,助教为毕业于北大数学系的常老师。

对我等具有一般智力的人来讲,从算术到代数是一个转折点。记得在小学时有的人学习很好,可是上中学开始学代数,立马就跟不上了。从代数到微积分又是一个转折点,什么罗尔定理、拉格朗日定理、泰勒定理着实令人吃力。小国在给我答疑时曾反复强调,学好微积分一定要掌握好“微元”的概念。让我感到最难的莫过于用Episilon-delta语言证明极限了。数学逻辑思维真的与形象思维有很大的差别,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学好得要有天份。我这里死抠硬磨、味同嚼蜡,那一厢竞有人如含橄榄、津津乐道。这真是“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啊”!

对证明极限有莫大兴趣的要属小国、小王和雄伟了。当我们只能作些同济大学出版的《高等数学习题集》上的习题时,他们早就同季米诺维奇过招了。每当常老师来答疑时,这几个小孩就围将上去,拿出来的尽是些难题怪题。有一次小国拿一道复旦大学教科书上的一道题问常老师,他甚为不屑地说:“上海人弄的东西总是华而不实”!我不禁暗暗诧异,陈建功苏步青先生那可是一代宗师,常老师何以如此简慢复旦?莫非数学也有南北门派之成见?

对于那些优秀的学生我们称其为属于e-d领域。能够进入这个领域的人还着实不少:除了上述三位,还有老枭、华逸、濒樵、光频、泽踵、状元、啸豹、黎泓滨、章箭中等人。说来惭愧,论年龄咱忝为正态分布的峰值区间,可是论学习成绩却跑到2Sigma之外区间蹲着了!往往是我这个层次的人会闹出一些学习上的笑话。

当学习到线性代数的时候,潘老师来当助教。潘老师也是毕业于北大数学系,不知何故,据说是一直在烧锅炉。他是在吉林省普查“用非所学”时才调到吉大的。潘老师个子不高,经常是穿一身劳动服,话语不也多。他有一个小毛病,就是眼睛总是不停地眨巴。其貌不扬的潘老师与身材高大的常老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可是不久同学们发现潘老师的功力比起常老师更胜一筹。正所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潘老师通常不听主讲老师讲课,只是答疑时才到场。在概率论的课堂上,“分球”把老师同学都搞糊涂了。下午答疑时,小国、老枭等人请教于潘老师。他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这个容易”。三下五除二就分成了,让这些高才生赞叹不已。于是同学们纷纷找潘老师答疑。有一天骝徽不知出于什么目的,或许是要考考潘老师,不过此问题与当时的数学课毫无关联:“为什么两点间直线最短”?潘老师眨巴眨巴眼睛,不动声色地说:“拿个大饼子撇出去,你看那狗是直线冲过去,还是绕着弯儿地跑”!同学们哈哈大笑,骝徽表情讪讪地,似乎还有几分得意。潘老师进入吉大不久,发现王谢《线性代数》中给出的一条定理未加证明。于是他就给出了证明,文章发表在吉大学报上。此举深受数学系主任谢邦杰先生的赏识,不久就调他去给进修教师讲课了。

有一次啸豹问小王一道题。大概是小王的解答十分圆满。啸豹随口说道:“生子当如王骞圣”!或许小王听出了什么弦外之音,遂作严肃状问我:“什么意思”?我忍不住笑道:“好话好话,表扬你呐 ”! 这么多年过去了,只有小王一直从事理论研究工作。而且在计算物理领域小有名气,如今已拥有好几个为同行认同的“Wang”模型了。树多枝而路所岐,有所弃方有所取。每个人都选择了适合自己的生活道路,不过象小王这样 一直坚守在Episilon-delta领域,是更值得我们称道的!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