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

送交者: 冰雪儿 于 October 03, 2004 20:32:35:

想必77,78 两届当中参加过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的人不在少数。几个月前回国时,与高中时代宣传队的同学聚了一聚,在那里我见到了潇潇-我的好朋友,勾起了我对那个特定的时代的特定产物-宣传队生活的回忆。
宣传队这个名词首先进入潇潇的生活中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那时潇潇还是个小学生,一天正在上中学的四表哥和五表哥来到潇潇家,劝说潇潇的父母让潇潇参加他们的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因为潇潇从小就能歌善舞,曾经演出过《草原英雄小姐妹》中的玉荣,还是学校合唱团的领唱。表哥们的宣传队里正需要一个小不点以点缀他们的演出。潇潇的父母当时的意见很不统一,除了担心当时的时局不稳定,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潇潇父母所支持的派系不同(如同今日台湾的泛蓝泛绿),父亲坚决反对潇潇加入那个代表母亲一派的表哥们的宣传队。表哥们只好泱泱而归。时隔不久传来了噩耗,表哥们的宣传队在去演出的途中遇到了另一派的伏击,死亡者名单里有一个人称小不点的女生张娣,幸存者中除了现在已在音乐界中小有名气的四表哥,五表哥,还有现在的大作曲家徐某某。直到现在潇潇父亲一提到当年的决策仍然觉得那是一辈子中做的最英明的。
到了七十年代初,学校开始了复课闹革命,潇潇也进了中学,并做了班上的文艺委员,学校运动会上,潇潇以她出色的组织能力领着全班的同学以啦啦队的形式鼓舞了参赛的同学,同时也赢得了负责学校宣传队的音乐老师的青睐,这一次潇潇的父母意见高度统一,理由是也许宣传队的成员不用下乡。
宣传队员在那个时代是一群宠儿,你看他们个个身穿黄军装,臂带红袖标,女生 都梳着羊角辫,红塑料头绳缠得宽宽的,大大方方,神采奕奕,同学们用羡慕却也不无嫉妒的目光远远打量着他们。宣传队经常要参加市里组织的各种庆祝活动,什么迎接毛主席的芒果啦,什么欢庆最新指示下达啦,什么祝贺革委会成立啦……许多文艺节目都是自编自导连夜赶排的,只是把老段子里头添上新词就行,最常演得是对口词,枪杆诗、三句半、小合唱什么的,说唱起来轻车熟路,台上台下热热闹闹,演出的时间长了,有些台词倒也背得滚瓜烂熟,譬如开场白:**市**中学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现在战斗开始!!!除了庆祝活动,还有红代会经常组织的文艺汇演——各个学校的文艺宣传队同台竞艺,心里都憋着一股争强好胜的劲儿。我们学校的宣传队在市里是比较出名的,强项是乐
队,我们除了拥有不比十二乐坊逊色的民乐队,还有一个小管弦乐队,潇潇不但是歌舞队的,也在乐队里担任中沅的演奏,每次乐器小合奏《小黑板》的最后一段,潇潇总是抱着中沅站起来边弹边唱,把演奏推向高潮。最拿手的节目是压轴的舞蹈《我们是毛主席的红卫兵》:因为女孩子的脸蛋一个比一个俊俏,因为男孩子的跟头翻得又高又飘,更因为节目最后那三层叠罗汉的精彩造型,把红旗几乎高高举到了台顶。于是掌声雷动,大幕拉上了还是久久不停,直到我们再次谢幕。那种感觉真是美到家了。用现在的话说那就叫酷。
记得那时学校里三天两头的组织野营拉练,每次把队伍拉到郊外搞急行军的时候都要让宣传队员们前前后后的奔跑,进行政治鼓动和战地宣传。而且,在行军的路上,我们的步伐一定要比别人更整齐,我们的口号一定要比别人更响亮。越是风狂雨骤,越是斗志昂扬。跌倒了再爬起来,美人变成了泥人;嗓子哑了也要喊,直到说不出话来。早已湿透的军装紧紧贴在男孩女孩的身上,可是谁也没有解开束腰的皮带;尽管我们肩上的枪都是仿制的,但在当时就觉得自己是个英勇无畏的革命战士——我们的宣传队就是战场上的突击队、排头兵。
最值得回忆的是潇潇的指挥才能。那年市里组织各区的万人大合唱比赛,潇潇被选为我们区的大合唱的指挥,那是在中山公园露天剧场举行的,我们区的歌曲选的是《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潇潇的镇定自若,给了全体合唱队员以自信,随着潇潇的指挥,大家发挥到了最好,当最后潇潇以坚定有力的手势结尾时全场掌声雷动,潇潇用她小小的身躯里的巨大的能量带领了全体合唱队员赢得了这次比赛的成功。
虽然那个年代是疯狂的,可笑的,可那是我们这一代人的青春,历史和人生的一部分,我们不会忘记,也不可能忘记。




所有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