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日记(3)上山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

送交者: lyz 于 October 12, 2004 17:24:34:

回答: 长白山日记(2)晨休 由 lyz 于 October 12, 2004 17:23:41:

长白山日记(3)上山

长白山北山门为传统的飞檐琉璃瓦牌楼格式,两侧配以偏殿,用做纪念品商店、餐饮店之类。

进了北山门不久就是开始登山的地方了,叫倒站口。位于长白山的火山锥的底部。火山锥的顶部就是被天文峰等十六峰环绕的火山口湖天池。从倒站口到天文峰顶峰的路完全是盘山路,行程约10公里。以前,人们可以自己开车上山,后因山难时有发生已经严令取缔。现在,人们必须买票乘坐由特许的专业司机驾驶的“巡洋舰”之类的四轮驱动越野车上山。

体力好、有登山爱好并且时间充足的人可以徒步登顶,一般两个半小时可以上去。徒步走比公路近些,一开始沿着公路走,过一段就离开公路走山路捷径了。我看见一些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在那里背包徒步,包括一些外国青年。如果这次是单独行动的话,我可能要尝试一下徒步登顶。我应该不会输给那些孩子。我隐约地感觉若有所失。

“巡洋舰”启动了。盘山路的路面是用边长约五寸的六边形的石板铺成的,道路宽度可容二车相错。在许多路段,路边就是绝壁深渊。还有许多路段,坡度非常陡峭。

车速很快,我在颠簸之下望着深谷里的松涛,一种莫名的冲动(抑或是快感)在心中涌起:如果车子离开道路,我们就会在顷刻之间摔得支离破碎,静静地融入那绿色的世界,那必是别有一番趣味。我想起任达华主演的某个电影里的主题歌:

这一次
我摔的深
疼的多放任???

放任是一定的,但现在不是疼不疼的问题,而是粉碎不粉碎的问题。

一个人从娘胎里被拉扯出来之后,就毫无选择地必须在这多彩多姿的人世间生活。各人所走的道路不相同,但是目标却是完全一致的,那就是走向死亡,古往今来,绝无例外。既然早晚都是要结束生命、回归自然,能活生生地在顷刻之间粉碎,不失为一种比较豪迈的方式,其豪迈之程度仅次于战死沙场,不应该刻意追求,但完全没有理由恐怯和回避。

事实上,山难真的时有发生。就在几天之前,一辆旅游公司的车在北门附近出事,两名台湾游客遇难。而我们听到的最惊人的故事是,前几年,一辆大客车从盘山路上摔了下去,车上坐的是附近某县一个乡的全部干部,全部遇难。看来,严禁人们自己开车上山是非常必要的。

我们的司机是个非常年轻的小伙子,身体强壮,面孔瘦削,表情略显严肃,开车时动作敏捷,也很集中精力。这是一个辛苦而有危险的差事,当然收入也一定不差。每车容五个客人,往返一次每人80元,合计为400元,一上一下,半个多小时,就超过许多低薪阶层的月收入。当然,他的收入肯定还要上缴一些。

在相对平缓的路段,我问他:“今天拉几趟了?”

“四趟。本来应该五趟。”他回答。然后跟我们解释为什么少了一次:在山顶,最后的一段极陡坡只能由人步行。清早,一个河北来的游客在坡上晕倒,因体重超重无人背得下来。我们的司机学习雷锋,冒着翻车的危险向上逼近,终于协助把人弄了下来。这个人被及时运到山下(倒站口),然后就“无恙”了。看来,长白山不是什么人都能上的。天文峰虽然只有海拔2691米,但是空气总是有些稀薄,气温也很低。所以,身体不适的应该避免尝试。

汽车在前进。起初,山坡是郁郁葱葱的。由于车速较快又有些颠簸,很难仔细观察路上的景物。中途,司机指出个去处叫黑风口,就是前面提到的那辆大客车摔下去的地方。车到那里,大风呼啦啦地扑面而来,非常强劲。去年在夏威夷的瓦胡岛,我也经历了一个类似的地方,叫大风口。我想,不管是黑风口还是大风口,都是开放的天籁啊!象这样没日没夜异乎寻常地刮大风,应该有其物理学的解释。当然,在有些情况下,科学的解释往往会减少神秘感而使人感觉索然无味。

越接近顶峰,植物越稀少,有些地方干脆山石裸露、寸草不生。

大约用了十五分钟左右,我们到达了山顶停车场。停车场在天文峰顶峰上的一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