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交者: 三言两语 于 October 24, 2004 11:18:24:
回答: 谢谢评论,再登两篇。是九岁写的。 由 CANADAGE 于 October 21, 2004 21:40:35:
只是太过敏感、早熟。:)
两篇文章的结构都不错,入题快,“开门见山法”和“首尾呼应法”这两项“文学技术”掌握得都很好。:))感情细腻,叙事清楚。
-母爱与颜色-
以“闲适”形容“绿”,给人以“老境七十”之感。:)“忧郁的蓝色”、“凝重的黑色”、“黑黑的阴影”等字眼,读了心里沉甸甸的。孩子是不是玩儿的时间太少,小资情调的书看得太多,而且常常沉醉在里面呢?:)
不过,“偶尔也会出现忧郁的蓝色,但也是淡淡的”,笔法颇为老到。关于色彩的一串简单排比词组,到这里铺展开来,避免了单调,语气转折又如毛笔书法中的回锋收笔,含蓄而有张力。“偶尔”、“淡淡的”,用词讲究。
[坐在窗前,夜似乎更深了]、[月光洒在地上,只有黑黑的影子]前句中的“更”,后句中的“只有”,都应再推敲推敲。
[妈妈来到我身后,意味深长地看着我]“我”后脑勺长了眼睛吗?:)怎么知道妈妈在身后“看着我”呢?小作者以想象代替了观察吧?:)
-第一次存钱-
[便飞快跑下楼,向银行跑去。]连用两个“跑”字不好。
[我有些慌乱了。后悔刚才没听爸爸的话。我仔细观察别人……]第一个句号应为逗号。能“仔细观察”说明已由最初的“慌乱”镇定下来,那么两句之间应有必要的过渡。
[踮起脚,双手捧着……]生动。
[“……还需要户口本。”哦,原来如此麻烦。]这一句暗示“我”并没带户口本,那么后面“我”又怎么能办成存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