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歌剧《红珊瑚》选曲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

送交者: 红门 于 November 29, 2011 10:06:02:

类别:九场歌剧
作曲:王锡仁 、胡士平
剧本作者:赵忠、钟立兵等

《红珊瑚》作于20世纪60年代初。王锡仁、胡士平曲,赵忠、钟立兵、林荫语、单文编剧。同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海政歌剧团初演于北京,获得成功。

1950年秋,侦察参谋王永刚受命率领战士阿青等人去敌岛牛头岙和珊瑚岛侦察,不料从牛头岙返航时与敌船遭遇。王永刚和阿青泅渡至荒岛鼓浪岗,巧遇珊瑚岛渔家女珊妹(阿青的未婚妻)因渔霸迫害,被逼租身,押解途中纵海脱身,也逃上鼓浪岗。三人相遇后,决定由阿青回去送情报,珊妹与王永刚上珊瑚岛。当他们获悉敌人打算甩掉珊瑚岛,绑走岛上渔民,固守牛头岙时,便及时发动全岛渔民占领了渔霸的巢穴――万利渔行,配合解放军渡海,解放了牛头岙。

红珊瑚-故事介绍

《红珊瑚》故事是围绕解放军夺取蒋占区江山岛、大陈岛为主线展开的。

故事发生在解放初期的珊瑚岛(即浙江台州的江山岛、大陈岛)上,渔霸七奶奶为巴结国民党军官窦司令帮助她守岛,将渔家女珊妹租给窦司令为妾。珊妹为还债给重病的爹爹治病,被逼答应。途中珊妹跳海逃到一个岛上,遇到解放军王永刚和疑似恋人的阿青而得救。后来又掩护王永刚躲避敌人的搜捕。为迎接解放军解放珊瑚岛,珊妹不顾身体受伤以及个人安危高举红灯为信号(《红灯颂》即此场景下的歌曲)。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终于将打败了国民党军队,迎来了珊瑚岛的解放。

此剧选曲《珊瑚颂》、《红灯颂》、《海风阵阵愁煞人》等唱段脍炙人口,至今仍深受广泛的喜爱。但非常有趣的是这部以浙江台州为背景的歌剧作品,它的音乐居然完全采用了河南地区的民歌元素!这很有意思。据个人乱猜想:大概是这歌剧的作曲是山东或河南人氏吧。否则为什么会只以河南梆子为基调来写?从地理位置上看,用越剧甚至福建的音乐来做基调会更适合。不过尽管如此,也无法掩盖这部作品的光彩。

另一个引起关注的是主唱赵云卿。她的水晶般透明的嗓音、完全的天然的唱法,根本没有经过科班的雕琢。后来听过彭丽媛等歌唱家的演唱,很难再听到那份纯真的气息。真可惜了那时的录音技术!如果放在今天来录音该多好。也许有人会说:我听过西方的很多60年代的录音,也非常棒。你怎么说那时的录音不行?确实,其实当时西方的录音技术已经非常完善了,但由于国际上政治气候等各方面的原因,这种先进的录音设备是进不来的,只能使用比较原始的设备来录音,可以说是一大遗憾。不过这录音也算差强人意了。

这首《珊瑚颂》是《红珊瑚》里的主题曲。

一树红花照碧海,
一团火焰出水来。
珊瑚树红春常在,
风波浪里把花开。

云来遮, 雾来盖,
云里雾里放光彩。
风吹来, 浪打来,
风吹浪打花常开。

《海风阵阵愁煞人》
海风阵阵愁煞人哪
风声紧浪滚滚 风浪他不怜打鱼的人
阿青哥被逼逃大陆 冬去春来半年整
汪洋大海隔断了音信 哪年哪月他能回家门回家门
爹爹人重病 他卧床昏沉沉 渔船搁沙滩 渔债逼死人
渔霸的天下何日了 渔家苦难几时尽
听说是大陆上乌云散 大龙山上来了解放军
杀渔霸 救穷人 此话想必都是真 泪眼望穿千重浪
但愿救星早降临 擦净脸上泪
忍住心头恨 为了爹爹能活命
珊妹赊药登豪门

《珊瑚树红朝阳站》

十九年随爹爹乘风破浪,渔家女从来是对海梳妆,面对这,茫茫夜,滔滔水,滚滚波浪,想往事、痛煞人、绞断心肠。

十九年前,浪滔天,渔家网落船遭险,爹求候家宽租税,渔霸反说爹造反,先拷打,后押监,逼死我娘在沙滩,娘啊,

苦命的娘临死生珊妹,怨我是女不是男,男儿长大报仇雪恨,女儿家难免遭尽磨难受摧残。

爹为我取名叫珊妹,比的是珊瑚树红朝阳站,风吹浪打,宁折不弯,盼的是有朝一日晴朗朗的天。

爹爹撒网我驶船,难道说娘的话儿真灵验,难道说女儿当真不如男,难道说我就辜负了爹爹他风里走,浪里颠,为女儿含悲忍痛十九年。

眼看乌云方要散,眼看救星到龙山,渔家的冤仇未清算,葬身浪下心不甘。

《有朝一日起风暴》

鱼儿能把龙门跳,
珊妹怎怕虎狼嚎。
地陷山塌我承担。
你且莫动怒把祸来招。

回身忙把亲人叫,
莫听这鬼哭野狼嚎。

你单身留岛无依无靠,
孤身滩险舵掌牢。
你身染伤病还没养好,
怎敌那遍山狼虫虎豹?
你身担大事还没了,
全家的祸福由你照料。
乡亲们哪,大哥大嫂---
珊妹的心啊你们真真知道
珊妹身死无牵挂,
只念亲人在珊瑚岛。
强盗逼你入监牢,
家中的事儿大伙担保。
有朝一日起风暴,
我那阿青哥会把恩情报。
有朝一日起风暴,
亲人相会在珊瑚岛!

《浪涛滚滚向东流》

浪涛滚滚向东流
十九年的苦难已到了头
爹爹的话儿我记在心头
生不告饶死也不低头
为救爹爹哪怕死
纵投那大海眉不皱

《渔家号子》也是歌剧《红珊瑚》的歌曲,但在电影中没有用,我觉得挺可惜的。跟《红珊瑚》里所有曲子不同,我把这个曲子放在民歌的分类,是因为我觉得这基本上沿用了东南沿海的那些流传的渔民号子,经作曲家的再创作,更好地表现了人们对沉重生活的叹息,对苦难岁月的呼号,对苦去甘来的期盼。。。歌曲的创作无疑占了主要部分,但毕竟是“渔家号子”,所以,勉强地算是民歌吧。另一首曲子,《龙王爷爷庙奶奶》,路子跟这首约略相似,也是民间佛堂颂号的曲子的风格,也很好听。

哎哟吼,哎咳哟吼
哎哎嗨哟------

海水涨潮又落潮哟!
渔家世辈受煎熬哟!
风卷日夜出大海哟!
浪滚云天把船摇哟!

大橹磨碎儿孙手哟!
破网拉断爷娘腰哟!
血汗滴向无边海哟!
泪水溅起浪涛涛哟!






《渔家女要做好男儿》

未出牢笼又坐监
从黎明熬到月儿上东山
渔霸的深宅院
生死的阎王殿
狗奴才逞凶当门站
牛头马面隔断了人间
只听得梆声锣声天外传
正是那一更一点
望窗外风摇树影
听山下浪卷沙滩
一阵阵, 一阵阵心象波浪翻
爹爹呀你带去渔家心一片
跨海送信求救援
是不是登船离了岸
一帆风顺奔龙山
是不是波涛把路拦
谁帮你驾橹来行船
可有人发现
可有人追赶
单等那更深夜半
爹爹呀浪里飞舟闯过虎头滩
但只愿王大哥你平平安安
珊瑚岛好象那雾海沉沉一只船
靠你和渔家同心协力挽狂澜
保人保船脱风险
平息风浪一夜间
珊妹我不负恩人盼
渔家女要做好儿男
闯虎穴入龙潭
千斤闸担在肩
只等那五更梆儿亮了天
云消雾散我死也心安





《红灯颂》是歌剧《红珊瑚》的片尾曲,跟片首曲《珊瑚颂》的旋律是一样的,只是独唱改为合唱,歌词也改了:

一盏红灯照碧海,
一团火焰出水来。
红灯高照云天外,
火焰熊熊把路开。

云来遮,雾来盖,
云里雾里放光彩。
风吹来,浪打来,
迎接救星上岛来。

影片中,珊妹中枪,半坐在地,手拉灯绳,在动人的《珊瑚颂》女声中,作为信号的红灯冉冉升起。一曲终了,轰的一声,信号弹升空,又徐徐落下。这个时候《红灯颂》接唱。与前面《珊瑚颂》柔美的女声独唱形成强烈对比,《红灯颂》里那粗犷的男声合唱,伴随着画面上的海军水手冲上岛去,火把映照,别是一番风味。半个世纪过去了,那寄托了多少人的崇高理想,唤起了多少人的神圣使命,让多少人为之赴汤蹈火、流血牺牲的革命,如今想起,只化作一声叹息。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