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交者: 红门 于 November 29, 2011 10:06:02:
类别:九场歌剧
作曲:王锡仁 、胡士平
剧本作者:赵忠、钟立兵等
《红珊瑚》作于20世纪60年代初。王锡仁、胡士平曲,赵忠、钟立兵、林荫语、单文编剧。同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海政歌剧团初演于北京,获得成功。
1950年秋,侦察参谋王永刚受命率领战士阿青等人去敌岛牛头岙和珊瑚岛侦察,不料从牛头岙返航时与敌船遭遇。王永刚和阿青泅渡至荒岛鼓浪岗,巧遇珊瑚岛渔家女珊妹(阿青的未婚妻)因渔霸迫害,被逼租身,押解途中纵海脱身,也逃上鼓浪岗。三人相遇后,决定由阿青回去送情报,珊妹与王永刚上珊瑚岛。当他们获悉敌人打算甩掉珊瑚岛,绑走岛上渔民,固守牛头岙时,便及时发动全岛渔民占领了渔霸的巢穴――万利渔行,配合解放军渡海,解放了牛头岙。
红珊瑚-故事介绍
《红珊瑚》故事是围绕解放军夺取蒋占区江山岛、大陈岛为主线展开的。
故事发生在解放初期的珊瑚岛(即浙江台州的江山岛、大陈岛)上,渔霸七奶奶为巴结国民党军官窦司令帮助她守岛,将渔家女珊妹租给窦司令为妾。珊妹为还债给重病的爹爹治病,被逼答应。途中珊妹跳海逃到一个岛上,遇到解放军王永刚和疑似恋人的阿青而得救。后来又掩护王永刚躲避敌人的搜捕。为迎接解放军解放珊瑚岛,珊妹不顾身体受伤以及个人安危高举红灯为信号(《红灯颂》即此场景下的歌曲)。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终于将打败了国民党军队,迎来了珊瑚岛的解放。
此剧选曲《珊瑚颂》、《红灯颂》、《海风阵阵愁煞人》等唱段脍炙人口,至今仍深受广泛的喜爱。但非常有趣的是这部以浙江台州为背景的歌剧作品,它的音乐居然完全采用了河南地区的民歌元素!这很有意思。据个人乱猜想:大概是这歌剧的作曲是山东或河南人氏吧。否则为什么会只以河南梆子为基调来写?从地理位置上看,用越剧甚至福建的音乐来做基调会更适合。不过尽管如此,也无法掩盖这部作品的光彩。
另一个引起关注的是主唱赵云卿。她的水晶般透明的嗓音、完全的天然的唱法,根本没有经过科班的雕琢。后来听过彭丽媛等歌唱家的演唱,很难再听到那份纯真的气息。真可惜了那时的录音技术!如果放在今天来录音该多好。也许有人会说:我听过西方的很多60年代的录音,也非常棒。你怎么说那时的录音不行?确实,其实当时西方的录音技术已经非常完善了,但由于国际上政治气候等各方面的原因,这种先进的录音设备是进不来的,只能使用比较原始的设备来录音,可以说是一大遗憾。不过这录音也算差强人意了。
这首《珊瑚颂》是《红珊瑚》里的主题曲。
一树红花照碧海,
一团火焰出水来。
珊瑚树红春常在,
风波浪里把花开。
云来遮, 雾来盖,
云里雾里放光彩。
风吹来, 浪打来,
风吹浪打花常开。
《海风阵阵愁煞人》
海风阵阵愁煞人哪
风声紧浪滚滚 风浪他不怜打鱼的人
阿青哥被逼逃大陆 冬去春来半年整
汪洋大海隔断了音信 哪年哪月他能回家门回家门
爹爹人重病 他卧床昏沉沉 渔船搁沙滩 渔债逼死人
渔霸的天下何日了 渔家苦难几时尽
听说是大陆上乌云散 大龙山上来了解放军
杀渔霸 救穷人 此话想必都是真 泪眼望穿千重浪
但愿救星早降临 擦净脸上泪
忍住心头恨 为了爹爹能活命
珊妹赊药登豪门
十九年随爹爹乘风破浪,渔家女从来是对海梳妆,面对这,茫茫夜,滔滔水,滚滚波浪,想往事、痛煞人、绞断心肠。
十九年前,浪滔天,渔家网落船遭险,爹求候家宽租税,渔霸反说爹造反,先拷打,后押监,逼死我娘在沙滩,娘啊,
苦命的娘临死生珊妹,怨我是女不是男,男儿长大报仇雪恨,女儿家难免遭尽磨难受摧残。
爹为我取名叫珊妹,比的是珊瑚树红朝阳站,风吹浪打,宁折不弯,盼的是有朝一日晴朗朗的天。
爹爹撒网我驶船,难道说娘的话儿真灵验,难道说女儿当真不如男,难道说我就辜负了爹爹他风里走,浪里颠,为女儿含悲忍痛十九年。
眼看乌云方要散,眼看救星到龙山,渔家的冤仇未清算,葬身浪下心不甘。
鱼儿能把龙门跳,
珊妹怎怕虎狼嚎。
地陷山塌我承担。
你且莫动怒把祸来招。
回身忙把亲人叫,
莫听这鬼哭野狼嚎。
你单身留岛无依无靠,
孤身滩险舵掌牢。
你身染伤病还没养好,
怎敌那遍山狼虫虎豹?
你身担大事还没了,
全家的祸福由你照料。
乡亲们哪,大哥大嫂---
珊妹的心啊你们真真知道
珊妹身死无牵挂,
只念亲人在珊瑚岛。
强盗逼你入监牢,
家中的事儿大伙担保。
有朝一日起风暴,
我那阿青哥会把恩情报。
有朝一日起风暴,
亲人相会在珊瑚岛!
浪涛滚滚向东流
十九年的苦难已到了头
爹爹的话儿我记在心头
生不告饶死也不低头
为救爹爹哪怕死
纵投那大海眉不皱
《渔家号子》也是歌剧《红珊瑚》的歌曲,但在电影中没有用,我觉得挺可惜的。跟《红珊瑚》里所有曲子不同,我把这个曲子放在民歌的分类,是因为我觉得这基本上沿用了东南沿海的那些流传的渔民号子,经作曲家的再创作,更好地表现了人们对沉重生活的叹息,对苦难岁月的呼号,对苦去甘来的期盼。。。歌曲的创作无疑占了主要部分,但毕竟是“渔家号子”,所以,勉强地算是民歌吧。另一首曲子,《龙王爷爷庙奶奶》,路子跟这首约略相似,也是民间佛堂颂号的曲子的风格,也很好听。
哎哟吼,哎咳哟吼
哎哎嗨哟------
海水涨潮又落潮哟!
渔家世辈受煎熬哟!
风卷日夜出大海哟!
浪滚云天把船摇哟!
大橹磨碎儿孙手哟!
破网拉断爷娘腰哟!
血汗滴向无边海哟!
泪水溅起浪涛涛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