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交者: 三谷 于 March 12, 2005 13:49:41:
回答: 麦子老弟: 由 老椰子 于 March 12, 2005 00:12:12:
看来椰子兄是想说这“敬畏”两个字过具号召力,弄不好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因此从策略上来讲,应取一个较无迷信色彩的字眼。
就中国目前民众的总体素质而言,“敬畏”两个字应最有号召/煽动力。不是吗?连小学生都能信手拈来,“活学活用”。可在中国,这事情还有其另一面:对老百姓越具号召力的东西,则对政府越具反号召力,毕竟不能有人比政府更具有号召力。这字眼一旦遭政府抵触,那恐怕就要寸步难行了,说得含蓄一点是事倍功半。因此从策略上来讲,为了让敬畏自然的力量持久发展下去,应找一个能被民间和政府都能接受的字眼作为口号才好。
不过,对一心要唤起民众“觉醒”的麦子而言,“敬畏”这两个字算是让他找对了。
话又说回来,国人“敬畏”自然,恐怕也有其事。我可以举一个小例子:在非典之前,北京没什么鸟,都哪去了,让人给吃了。非典之后,人们出于对非典和禽流感的“敬畏”,痛定思痛,由市政府有关部门颁布禁止打鸟令和禁吃动物名单(这儿还有篇更详细一点的非典时期报道),一年之后我去北京时,城里各种鸟的数目有了明显增加,保护鸟类也正在成为社会风气,可谓是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