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交者: 一默 于 March 21, 2005 23:19:13:
回答: 再与高粱论“是非”(盲目厌战、恐战、反战者请勿进入:))) 由 巴豆 于 March 21, 2005 09:01:59:
豆兄讲得清楚!
我手头上三元凶的传记都有,有据可查,再补充两点:
(1)高梁兄指出: 日本"心急火燎地一次又一次央求仍与日本保持外
交关系的苏联跟美英方面说合。谈判还在进行,尚无最后结果,美国
就迫不及待地投放了原子弹。"
日本真正迫不及待地请求苏联调停,正是在原子弹爆炸之后,8月6日广
岛毁灭,东乡外相至日本驻苏联大使佐藤电:“局势急转直下,必须尽
快澄清苏联的态度..."8月8日,佐藤求见苏联外长莫洛托夫,由晚8点
提前到5点. 莫洛托夫宣布了对日宣战的文件.
另外, 7月26日波茨坦会议通过决议《波斯坦宣言》,即《中美英三
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斯坦公告》. 从7月27日至8月1日,盟军在日本各
大城市上空散发了150张传单和300万张《波茨坦公告》,警告日本不
投降将受到猛烈袭击,但日本政府没有表示出接受《波茨坦公告》的
任何迹象。8月6日,投下了第一颗原子弹,怎么叫迫不及待呢?日本
偷袭珍珠港,给了美国多少时间呢?是负时间吧。
(2)高梁兄讽刺的“原子弹的投放,客观上是拯救了大和民族”
8月7日,日本政府得到了原子弹爆炸的详细报告,8月8日,苏联出兵
东北,8月9日,铃木首相在“六巨头”紧急会议上说:““在目前的
形势下,我的结论是,唯一的办法就是接受《波茨坦公告》结束战
争。。。”有人提出用防空措施抵御原子弹,没有结论,最后请天皇
决断。同时第二颗原子弹爆炸,当天午夜,裕仁天皇决断:“朕已认
真考虑了国内外局势,并得出结论认为,继续战争意味着民族的毁
灭”。
关于第二颗原子弹:美国如果及时地对第一颗原子弹的破坏作出评
估,可能就不会仍第二颗, 可那个时候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