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读了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

送交者: 一默 于 March 24, 2007 21:58:14:

回答: 我为于丹辩护 (一) 由 悠悠 于 March 24, 2007 13:00:57:

于丹心得之一,二,三,也看了几段采访。

作为心得,还行吧。如于丹本人所言,课堂上的论语不是这个讲法,电视上讲,“要把经典
稀释到现代生活中”。我觉得她的问题是稀释的时候水放得太多了,还加了太多和论语无关
的调料,有点不伦不类。讲日本茶师那段,就有点扯蛋。

她是传媒专业,当然知道如何炒作了。

引起争论应该是好事,让更多人读/学点经典。对作者而言,至少很多硬伤都会改正。

无论是10博士的文章和采访(实际上,10博士多数是博士生,不是博士),看了都有些失
望。领头的中大的徐晋如,说的都是些官话大话,没啥逻辑,反的苍白无力。而最后说自己
讲得如何如何好,如何受欢迎,则有点醋味了。

而支持者对待批评最无理的态度就是,说于丹不行那你来试试。这些人装模作样买了于丹的
书,却没有读。大家每天批评布什,人家咋就不说,我不行那你来试试呢?

小妮子说话则很利索,也很会煽情,反复强调“道不远人”,大家都能“闻道”。

塞外李悦说得对,“这似乎是一个没有文化大师的时代,却是一个文化名人辈出的时代。”
大师有名,不用炒作了。如钱钟书就只让你吃鸡蛋,不让你看那只下蛋的公鸡。

等看完你的之一,二,三再说了。 

最后抄一段林副主席语录,至今仍有指导意义:“论语篇,不但专家要学,百姓也要学。论
语篇,不容易读,真正做到就更不容易了。要把论语篇当作座右铭来学,搞传媒的要先学,
学了就要写心得。要使经典通俗化。”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