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交者: 悠悠 于 April 04, 2007 09:54:01:
回答: 我看于丹及其他 (提纲) (三) 由 悠悠 于 April 04, 2007 09:49:41:
(四)我反YD,因为她是一个通过媚俗,捞取名利的文化小人
为什么YD能名利双收,为什么她那本贴了《论语》标签的假货能骗那么多钱?能蒙了那么多的淳朴善良的人?
因为:大众整体文化水平和人文素质还相对低下,缺乏一定的识别能力;
从某时起,大学不再有文学和/或人文学科的课程,除了文科专业和个人自学补充,大部分国民(包括全部理科大学生) 的人文方面的知识,最多达到高中毕业水平;
YD是搞传媒学的,这是她的专业。
后现代信息社会的主要传媒:电视和广告 (现在应包括网络) ,YD深喑广告的运作方式及原理:
美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学者(耶鲁大学,加州大学教授,前杜克大学文学系主任,1986年在北大开当代西方文化理论课) 在其演讲集《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中分析:
广告的作用是精神分析法的应用;广告的形像要与消费者或(广义的)作用对象的潜在欲望相吻合;
实例:“万宝路”和“温斯顿”(两种美国著名的香烟牌子) 口味相似,作用相同,但广告商却要让消费者相信“万宝路”就是与众不同。“万宝路”广告是现代商业广告中最著名最成功的例子之一。 广告实际上并不能使不抽烟的人看了广告后就去买一包“万宝路”,它的作用是让(抽烟的人)看到“万宝路”后决定去买一包“万宝路”而不是“温斯顿”。它实际上是暗示消费者相信在抽“万宝路”时,他获得了一种特殊的东西:西部的风光,辽阔的天空,马背上的彪捍的牛仔,英雄好汉,一种不同的精神商品,一种物神。
广告必须作用于更深一层的欲望,甚至是无意识的需要。在这种无意识的欲望中,最强烈、最古老的欲望都是集体性的:例如,青春永驻,自由,幸福,成功,富有等等。一般地说,人们越是缺少的东西,这种潜意识的欲望就越强烈,这就是为什么要用名人美女来作广告的原因,这也是伪劣商品都要贴上“名牌”的原因。
同理和现实:没文化的人的潜在的欲望是什么?文化! 越没文化的人,越怕被说成没文化;自古以来,能读懂弄通《论语》和四书五经的人,都被认为是有文化的人,而且还不是一般的文化人。
所以,在很多人的潜意识里:《论语》= 文化。只要沾点儿《论语》,至少是有点儿“文化”含量。
所以,YD成功了! 因为她通过广告(CCTV电视) 成功地迎合并满足了了相当一部分国人潜意识中的某种“欲望”----我有文化啦!
既然传真“名牌”太“贵”,有个假名牌也能满足一点儿“潜在的欲望”。
呵呵,不好意思,打击面大了一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