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东南·西北 (14)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

送交者: CANADAGE 于 August 28, 2007 19:21:37:

回答: 走过东南·西北 (13) 由 CANADAGE 于 August 28, 2007 19:14:53:

14-

一九五三年四月,春回大地,冰销雪融,苏北挖河排水工程正式启动了。我队施工
地段分配在陈家港附近的河道出水口,干部犯人全部住在河滩工地。这段工程,河
面宽达四十八米,深三米八。地形复杂, 施工要求高。为了保证进度和工程质量。
我们对犯人进行了大量的宣传鼓动工作,形式多种多样,包括黑板报,土广播,油
印特刊,现场评比等等。广大犯人的劳动积极性很快调动了起来,两眼一睁,忙到
熄灯,每天的劳作都在十到十二小时。挖土方的人均工效,很快从每人每天1·5立
方提高到2·8立方。

我的任务,除了对犯人的日常管教工作外,每星期要填二百多份犯人的考核材料,
及时呈报,供考虑减刑奖励用。我还要负责施工统计,还要深入工地,亲自丈量当
日土方的完成情况,准确及时报给工程指挥部。在缺少工具的情况下,我用废注射
器的针管,作成了土水平尺。丈量起来又准又快,省力方便。指挥部看这个发明简
单易行,就在各工地推广。我因此受到通报表扬,记三等功一次。

上这个水利工程的时候,干部都立下了军令状,提出坚决完成任务,轻伤不下火线。
由于过度劳累,睡眠不足,我曾两次晕倒在工地。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原计划一
年的工程,只用了十个月就保质保量地胜利完成了。凯旋班师回到驻地,紧接着,
又开始了建场规划和开荒准备,迎接来年的大生产。

建场工作,是在一张白纸上画最好的图画。河田林路桥,都是全场统一规格,统一
操作规程。在芦苇地里,每隔两千米挖一条长四千米深二米五的排水河;每隔一千
米挖一条深一米五灌溉渠。这样分割每块田地都在二百八十亩左右,旱可灌涝可排。
建房选址,从有利生产出发,合理布局。定点之后,第一步打好地基,起木头框架。
再用芦苇把子扎墙,然后糊上泥挡风保暖。第二步,利用农闲时间建窑烧砖。把芦
苇墙拆掉重砌砖墙,上瓦顶。第三步,彻底到位,粉刷内墙,铺上地砖。农场建设
起来了,那些狼群毒蛇野兔野鸭也渐渐消声匿迹了。从此,出门必须带小竹竿赶蛇
的日子便结束了。

能够如此迅速地在荒野上建设起一个大农场,并立刻开始了农业生产,完全得益于
人才。试验分场集中了一百五十多名国民党团以上军官。这些人里边人才济济,上
知天文,下通地理。农场集中了其中的专家,成立参事室,专门搞农场发展规划。
从建场基建,到开荒生产,参事室拿出了一套套标准的操作规程。我记得,各类作
物,从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直到收割运输入库,都有详尽的指导文件。因
此,象我这样的不懂农耕的人,也能顺利地领导和管理两千多亩地的大生产任务。

经过两年多的建设,一九五四年,农场开始大规模生产棉花,小麦,玉米,黄豆等
农作物。河堤两岸种满了树,渠道和住地四周点上了向日葵。整个农场变成了美丽
的花园。我也从中队文书,被任命成副中队长,全面负责生产和改造两副担子。

从事大规模农业生产是个新课题,我为了少走弯路,精心挑选了一个犯人小组。不
管什么劳动,都从这个小组开始试验,然后示范推广。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在昔
日的荒野上,迎来了第一个丰收年,创出了皮棉亩产一百六十斤和玉米亩产八百斤
的好成绩。正在高兴打响头一炮的时候,忽然接到总场政治部通知,要我和刘**
同志去南京。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