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和“旧”知识分子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

送交者: 青山 于 December 03, 2008 17:06:42:

回答: 【转载】CHI青山:国学大师王国维自杀之谜 由 霍林河 于 December 03, 2008 08:22:55:

转的文章长了点,但是很殷实全面。 谢谢霍侠。 令我感兴趣的是他的《殷周制度论》,没读过,想知道他是如何看到“民主和联邦,并不是西方文化的特产……而同样也是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最为始源的传统”的!!

我对静安公的美学可以讲一无所知,所以楼下你们谈论他的美学,我只有听的道理。 大概可以从人文历史的角度给你助兴。

要说讨论,话题(小兄言)太大,(迟兄言)太沉重,不妨分两段进行。 一个是关于“旧”知识分子,另一个是关于“新”知识分子,所谓新旧,大概可以用五四运动、国民革命做界限。 我下面只局限于通过王国维谈论“旧”知识分子。 有关现代“新知识分子”的人格精神是一个敏感话题,恐怕不堪重任。留给别人吧:))

(一)“由士入仕”的传统

王国维处于新旧交替年代,可是本质上还是旧知识分子。 我觉得转文中的“殉清说”、“文化衰落说”都有道理,愚以为“殉文化”也许更为贴切。 说到(新旧)知识分子,就不能不考虑(集体无意识中)根深蒂固的“由士入仕”的传统。

王在多事的光绪年间中秀才,接着甲午战争、戊戌变法、百日维新、义和团、八国联军(他第一次赴日是否也是庚子赔款的结果呢?),天翻地覆的事件不能不极大地冲击他的学问思想。 他时时“以津园为念”似乎说明他虽有前瞻的思想(受日本、西方影响),但仍然拘泥于古人的经典,对皇权政治采取的是依附态度。 (在谈论新知识分子时,也可以考察他们对“仕途”的复杂感情是如何影响新一代知识份子人格、影响官本位的传统。)

我抄一段帖子中引的陈寅恪的话来说他最为贴切:“吾中国文化之定义,具于《白虎通》三纲六纪之说,其意义为抽象理想最高之境,犹希腊柏拉图所谓IDEA者。若以君臣之纲言之,君为李煜亦期之以刘秀,以朋友之纪言之, 友为郦寄亦待之以鲍叔。” 他响应逊帝溥仪之召入仕,是“自杀” 的开端。 对于王来讲,(天津的)君虽不君,而作为臣(南书房行走)不可以不臣。几千年来中国文人就是这样在皇权专制主义下生存的。 他的死,借陈寅恪的话讲,是为三纲六纪这个柏拉图式的抽象理想而死,而不是为政治而死(由于他的“老实”和局限,可能看不懂这个政治,就像很多新知识分子也看不懂、或不愿看政治一样!)。

(二)恪守纲常、维系大一统文化

王国维的中西学问延续至今,说明他绝不迂腐,他一定比他的前人更敏锐地意识到这个席卷全世界的变化。 但当他深深认同的儒家道德观念在二十世纪初被一个一个“楸出来”清算的时候,当戊戌变法、百日维新、义和团等等冲击千年皇权的时候,当五四运动要摧毁“君道臣节、名教纲常”,要把(陈独秀语)“德先生”和“赛先生”请来坐大的时候,他一定感到这是对 意识形态高度一元化的中华“大一统”理想的亵渎,看不懂! 因而 “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他的 “思想” 只有放在这个几千年的专制网络中才有自由。 鲁迅曾用大量笔墨嘲讽了这种扭曲了的、奴隶化了的中国文人的人格, 我们都很熟悉。 (在分析新知识分子的时候,我们也不妨看看现状是如何的。)

“旧”的砖头抛到此为止:)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