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交者: 国庆60 于 October 11, 2009 14:37:30:
回答: 国庆同学好! 由 寒露 于 October 11, 2009 11:50:30:
你提到的那一场场政治运动的有关史料,无论是正式出版的,还是网上流传的,以至口头讲述的,我读过、听过的为数不少,其中包括李医生的“回忆录”,高(文谦)“组长”的《晚年。。。》,“最后的贵族”章大小姐的“往事”追忆,还有那个叫张戎的女人绘声绘色披露的“鲜为人知的故事”等等。王安琪学长的系列回忆,我是一字不落地逐篇读下来的(对1955年的“肃反”,我原来了解不多,王学长的“记实”填补了我这方面的一些空白)。自信对那些真真假假的各类史料,还是有一些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综合分析、互相印证的功夫的,加之亲身经历过“毛时代”的一多半岁月,自然会形成对那个时代的理解和认识。但这是另外一个话题,而且对一个时代做整体性评价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里还是不谈为妙。
你的“四川行”系列我是很欣赏的,认为它出自认真仔细、独立客观的实地考察,可靠性高。我很感谢你澄清了一些事实,如灾区一些建筑的质量等等(刚刚见你对此又做了一点“修正”:))。令我稍感差异的是你最后忽然由胡温等的“亲民”表现,信马由缰地联想到“毛时代”而大发感慨,这“意识流”的跳跃性未免稍大了些。:)我仅仅是就事论事地提供一些佐证材料,供你下结论时参考。
其实胡温的“亲民”举动算不上多大的“进步”,我举的唐山大地震后的救灾行动算是一例,再早十年,1966年邢台地震,时任总理的周恩来也是很早就赶赴灾区视察,与灾民直接接触,布置救灾工作。时代的进步更多地体现在对这次汶川大地震灾情的全方位连续报道、救援手段的改善和提高、对外援人员和物资的接纳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