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致迟兄: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

送交者: 不喝牛奶的人1 于 November 06, 2009 10:46:56:

回答: 二答不喝仁兄 由 CHI 于 November 05, 2009 16:04:24:

谢谢迟兄的认真讨论和回复。

本来又写了东西,但看了江贤弟楼下回复楼下“大西洋底的人”的贴及其他几个贴,我觉的没有必要再讨(争)论下去了。借迟兄的贴把想说的话说完,然后退出这场争论,不再回头.

如果我们讨论一件事情的“对”与“错”,没有一个共同认可的参照标准,任何讨论都是不会有共识的。

现在国内知识界文化界学术水准和道德水准的整体堕落已是有目共睹的事实。“知名专家”“知名学者”和“大师”跟雨后林中的蘑菇似的遍地都是。其特征就是不务正业,标新立异,哗众取宠,以此来获取知名度以及伴随而来的个人利益。在这样一个社会文化环境大氛围中,如果一个活的如鱼得水,有足够的话语权和知名度的所谓的“公共知识分子”和“知名学者”,以一种令人汗颜的“专业”水准,有悖基本学术伦理规范的“研究”手段,漏洞百出的“论证”方法而得出的荒谬的伪科学的“结果”,来误导缺乏科学常(知)识的普罗大众,从中获取个人利益,而且“有风度”地不“遵守基本的形势逻辑”,“有礼貌”地不“承认基本的常识”,我们该如何评价这种做法和这种行为?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措辞——褒义还是贬义——去描述这种和这种行为?

这一切都取决于个人基于自己的道德价值观对这种行为做法的“是”与“非”或 “对”与“错”的判断。回避这个大前提,在核心本质问题上不做表态, 争论态度与措辞的与否合适这类衍生枝节问题,既无意义也无必要。至于是不是校友,是否用马甲,人数的多寡,态度的谦恭与否,都不是对与错的判断标准。“有理不再声高”没错,但声低和谦恭也绝不就自动意味着“正确”和“有理”。“涵养”功夫好,并不表明道德水准高,否则唐相李林甫就是我们的行为楷模。以措辞和声调来判断事情的是与非和对与错,这本身就是非理性的“情绪化”的表现,表现形式不同,但本质没有区别。

当初“人多势众”批评的一方,该做的做了, 该说的说了, 早已给出了明确的态度!

至于批判的一方是用“鲁迅方式”去讽刺、揭露、批驳这种行为,还是以“武训方式”去规劝他——“打(我)一拳,你不对,踢(我)一脚,你有错。。。”,那纯属个人性格和爱好。“厚颜无耻”仍然是我的结论,文责自负,至于别人的感觉如何,我对此不再关心,也不用再理论下去。

有人喜欢鲁迅,那我也卖弄一把,就以先生的话作为结束语:
__________________

讽刺家,是危险的。

  假使他所讽刺的是不识字者,被杀戮者,被囚禁者,被压迫者罢,那很好,正可给读他文章的所谓有教育的智识者嘻嘻一笑,更觉得自己的勇敢和高明。然而现今的讽刺家之所以为讽刺家,却正在讽刺这一流所谓有教育的智识者社会。

  因为所讽刺的是这一流社会,其中的各分子便各各觉得好像刺着了自己,就一个个的暗暗的迎出来,又用了他们的讽刺,想来刺死这讽刺者。

  最先是说他冷嘲,渐渐的又七嘴八舌的说他谩骂,俏皮话,刻毒,可恶,学匪,绍兴师爷,等等,等等。……

  枢纽是在这里:他所讽刺的是社会,社会不变,这讽刺就跟着存在,而你所刺的是他个人,他的讽刺倘存在,你的讽刺就落空了。

  所以,要打倒这样的可恶的讽刺家,只好来改变社会。
……
(^_^)(^_^)(^_^)

再次谢谢迟兄.

周末!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