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答不喝仁兄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

送交者: CHI 于 November 05, 2009 16:04:24:

回答: 破译 由 三流小报 于 November 05, 2009 10:23:38:

(1)具体地说,那次辩论是一场很有价值的辩论。批评(人多势众)方和麦子大体上都能够保持理性、以举证来探讨问题,这是主流,毋庸赘言。但双方也都有急躁、使用情绪化语言的时候。查看原贴,你会发现,批评方使用情绪化语言的频率远大于麦子,以至于麦子几次以“去掉情绪化的语言,你的意思是……”为开始来回应。

(2)愚弟相信,校友们认真地提出批评,是出于专业和敬业精神,无关输赢,这一点亦无须赘言。但在如此专业的争论中夹杂诸多情绪化语言是非常有害的,它们模糊了批评者的焦点,更无端降低了所提论点的可接受度。比如,伴随着“厚颜无耻”这类的词,使仁兄的论点的合理性大打折扣,难怪麦子不大愿意接受。而处在争论之外的读者,更不情愿接受带有情绪化词语的一方所提的观点(这是愚弟在汉城所感受到的)。

(3)同意仁兄所述“任何一件事情(或行为),我们都能同时给出褒与贬、对与错两种完全截然相反的定性,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一个定性者在其成长生(存)活的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环境中所形成的道德观与价值观……”。所以,愚弟以为,没有必要对这场讨论以谁对谁错来下结论,讨论的珍贵之处在于过程中双方呈示出的论述。当然,双方必须遵守基本的形势逻辑,又必须承认基本的常识。在这个前提下,会越辩越深入,越辩越有价值。(题外话:在Max Webber最初发表《Protenstant Ethics and Spirit of Capitalism》之后,受到大量的批驳和指责,Webber每天忙于回复解释澄清,最终据说是累死的。但在这个争辩过程中,结出了硕果,它们更加珍贵。)

(4)愚弟对东北话中的部分词汇感兴趣,在本论坛拿出来唠扯唠扯,这跟“在语言学上颇有研究”没有关系。但,愿以斗胆在此唠扯点关于语言的话题。那次辩论中,愚弟主要是个的观察者。作为观察者,感到辩论双方不同程度地缺乏充足的语言工具,以至于经常发急。猜想这一现象不是由于各位语言水平所限,而是因为我们的汉语自身缺乏这类严密讨论所需的组词造句功能和必要的语言概念。(题外话:德语中,可以将若干个词粘连在一块组成新词,汉语就不行,真急人!)愚弟在自己谋生的专业领域里已深感这一现象,如这一猜想属实,则希望大力发展汉语本身的功能,使得今后原创性的著作出自汉语,然后才翻译成其他语言。到那时,这样的争论所需的语言工具就齐备了。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