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交者: res 于 March 02, 2010 18:21:00:
回答: 我的一个大学同学发明奖的故事(三)调到一个小厂“秀才遇见兵”,陷入绝地 由 res 于 March 02, 2010 18:16:47:
(四)发明奖答辩,受到著名大学教授的刁难。
因为他在一厂开始时是技术科长,厂内几条线都可以插手试验,他一方面提高他们原来产品的成
品率,同时开发新产品,特别是军工需要的一些特种器件,新产品价格达到几百上千块钱,与这
个厂的产品原来是块八毛的价格相比,使老厂长既非常惊讶又非常高兴,觉得“科学技术真是生
产力”,上边领导说他“肚子里有货”,“是个人才,今后得重用”,工人对他钦佩,一个工人
的父亲是城建局长,听说局里引进的人才,答应的条件没有兑现,就特别批给他一个液化气正常
户口,彻底解决了烧饭的问题,这在当时当地可是了不得的待遇,只有市局两级才能享受到。他
感到温暖,毕竟还是好人多,“狼”性的只能是个别现象。他抓紧工作,经常是早晨5时就去工
作,夜晚十多点才回来。他设想的低噪声器件,并没有照抄文献,而是以文献为基础,有新的设
想再提高了一步。由于准备成熟,考虑周到,只投了2批材料,就把所有条件试验都做完了,而
且一次成功,成品率很高,出来两种类型几百只器件。
厂内条件很差,他就到北京的几个单位测试。中科院物理所的测试室他们以前就打过交道,他的
非晶衬底生长出有序的薄膜,就是他们测试的,并说这个工作在物理所也是拿得出手的。物理所
的设备是国内一流的,他们有能够测试0.5微伏的进口7位半数字电压表和记录仪,精度高,又直
观。当测试室主任把他们的其中一种A型器件插到测试台上,给出电压-时间曲线,是一条又细又
平的时候,他都感到惊奇了!他们开始以为系统出了问题,立即换上美国最好的器件,曲线是明
显的粗了,说明他们这种器件的噪声比美国最好的低了差不多一个数量级!另一种B型器件与美
国的相当,他向测试室主任要了一支美国的坏器件,回去解剖,研究发现美国器件类型相当他的
B型,与他原来设想的理论模型一致,也证明A型器件是他的发明首创。这样,他就从根本上掌握
了主动,有理论模型指导,可以随心所欲的规模生产了。当时物理所正在为中科院合肥的受控热
核装置托克马克寻找低噪声器件,由于禁运,他们高价得到的这种低噪声器件,噪声比国内当时
的产品是要好很多,但挑选率却很低,而且1000小时的电压漂移仍然不够理想。他们的器件在测
试台上表现就非常突出,画出的电压曲线细而平滑,几个小时的漂移明显好于美国产品,更吸引
物理所的是,他们的器件几乎个个都好,挑选率比美国器件明显好的多!这是因为他们的工艺比
较先进,器件一致性非常好。又在北京无线电研究所使用另外方法测量,表明噪声在微伏级,与
物理所一致。在哈尔滨仪表厂做了1000小时(42天)的电压漂移测试,小于10的负6次方,即长
时间电压波动小于百万分之一。
经过物理所提供给合肥受控热核装置使用,他们是用于这个托克马克装置产生磁场的线圈的恒流
源的基准,基准器件噪声越低,这个线圈的直流电就越稳定,这个线圈产生的磁场就越稳定,就
可以把等离子体压缩的很细,这样就容易使等离子体达到高能量,他们的器件达到了要求。同时
这种低噪声器件也可以用于卫星和洲际导弹,噪声越低,命中的精度也越高。也可以用于7位以
上数字电压表,深得仪表厂的欢迎。省科委召开了技术鉴定会,全国这方面专家经过工艺考察,
现场测试,听取了物理所等权威单位的测试报告,认为是“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同类水
平(评委说这是留有余地的说法)。省科委看到这个评价,就极力鼓励申报国家发明奖。
××年代初,北京住宿还很困难,因为在国家科委答辩,他能够住在国家科委的居民组办的一个
简陋招待所里,没有食堂,每天只能在街头买包子对付充饥,加上准备答辩休息不好,就有点低
血糖症状。那天答辩会又排在最后,他说明了与国外的差别,如何创新等等情况,与会专家基本
认同,只有某著名大学的L××教授,是申请项目的专业,有点找茬,显然他的意见影响很大。L
教授要求从理论上,说明为什么噪声低,T事前没有准备,这也超出了器件答辩的范围,低血糖
时脑袋不好使,就答不上来了,L××教授就立即表态否定,但电子部的孙俊人副部长是个电子
方面的专家,和国家科委成果处的工作人员,对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厂做出这样的成果很是同情
,就让他下午再来补充说明。他从答辩会出来,立即去中科院图书馆查资料,发现器件噪声问题
是个很难的问题,看了几篇文献,多是定性解释。中午特意到小饭馆吃了饭,应该说下午定性解
释已经可以满足要求了,想不到L××教授继续发难,说要定量解释才行,有的评委已经有不平
的嗡嗡声了,评委主任孙俊人副部长为了给L××教授面子,也为了给T同学一个机会,就说你回
去准备一下,三个月后再来答辩,据说这种现象在评审会上并不多见。T只好又去图书馆查资料
,找到一个半定量研究噪声的文章。想想如何对付L××教授,决定以“孙子兵法”的谋略,以
攻为守,在第二次答辩会前,去××大学向L××教授“请教”,如何定量分析,交谈中看出他
掌握的噪声材料不是很多,就连半定量分析的东西好像还没有见过,就张口结舌说不出个所以然
来,T说以后有机会再来请教吧,就告辞走出大楼,与三个月前的闷热不同,是个清爽兰兰的天
,心情很是愉快,因为知道L××教授已经无力为难了。
答辩会上,他详细说明了当前理论上的认识,那个半定量的公式,好多评委好像不大理解,他就
形象的结合电子传输公式,打个比方,比如打羽毛球(比喻是单个电子),因为比较轻,很容易
被偶尔刮来的风干扰而偏离,如果把羽毛球加重(多个电子组成的团),打过去一定费劲了,但
只要使劲打过去,一定不容易受干扰,也不容易偏离,这一下,评委们都明白了降低噪声的原因
,纷纷说“有道理!”,L××教授拉长了紫色的脸没有发言,会后据说为了L××教授的面子,
那天所有的申请的能够评上奖的项目都与他们器件的等级相同。但是在这一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的关于当年国家奖励的新闻联播中,却是突出的介绍了他们这个发明,“打破封锁,解决了国内
重大课题的需要”,不知道L××教授听到这个新闻有何感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