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感悟现代”——二后之二。:-))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

送交者: 西太进士 于 June 01, 2011 14:43:48:

回答: 【生活 旅游】北加行之二:感悟现代 由 梦冬 于 May 27, 2011 21:37:03:

感悟“感悟现代”——二后之二。:-))

有人说:“多看一天也没用”,:))吾更愚钝,结果再多看三天也不敢说理解!本还想诌出点儿自己个人的感受,最后还是放弃了,只好跟着《感悟》去感悟,跟着(二)后去二一把。:))

照片(以下按贴中的顺序)1-3:

很标准的现代建筑艺术,包含了诸多传统美学美感构成的诸要素:对称,均衡,线条,色彩,正常人视觉的透视感或空间感,等等,不难理解,很易接受,美感很足,赏心悦目,尤其是被照片进一步美化了之后。:))

照片4-5:

纯粹自然主义写实风格的现代“雕塑”,精准无比地展现真实的存在。:))不太确定为什么上这两张非展品的照片?:))个人理解是就现代艺术起源问题给读者的一个暗示:当19世纪摄影术的发明,使古典学院派艺术家陷入困境,以及迫使那些刚刚进入(绘画)艺术的年轻的艺术家们不得不另辟蹊径之后,“现代艺术”便应(厄)运而生。:))从这个意义上讲,科学以及由此而导致的摄影术的发明,是催生现代艺术诞生的助产士——我不说是“妈”:)))

照片6. 马蒂斯Femme au chapeau (Woman with a hat) by Henri Matisse, 1905

按马蒂斯自己的观点,他的画只是具有广告作用的粗糙的彩涂平面,并按照不可理解的娇柔造作来驱使和表现自然形象。这种驱使和表现是通过简单的线条,纯粹的色彩和纯粹的平面来完成,但在这一过程中,一般的传统的色彩和谐都被拒绝。观/鉴赏者的空间意识精神性地被色彩的平面而唤起,把光和色彩的并转化成生物感官性的神经震撼,使人产生强烈的感受,而色彩和平面的运用,越是不合传统,越是怪诞和不和谐地对比强烈,这种感受——精神的或感官的震撼就越猛烈,至于这种感受是什么已没有确定意义,因为每个观赏者的感受都可能是不同的——从性质到力度。从这幅画中那位女士花猫似的脸部色彩的运用,我也感受到了大师倾注其中的想象力,情感和意图。:))

7. 毕加索Les femmes d'Alger (Women of Algiers) by Pablo Picasso 1955

作为被誉为“现代艺术最后一个大师”的毕加索,立体派的开山鼻祖,却是在其整个艺术生涯中风格变化变换最多的大师。有趣的是,导致他画风不断转变的原因,并不完全是人们想象的为了追求艺术新意的不断的寻找,正如他自己说的:“人们称我是一寻找者。我不寻找,我见到。”而是婚姻和情恋。几乎每一次婚姻和情恋,都导致他画风的转变。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当一个艺术家对自己开始对自己已形成的风格不再满足而苦于找不到突破口时,最好的方式,就是应该向大师学习,不是去寻找一种新的方式,而是应当去寻找一次新的艳遇。:))

照片8. 杜尚Fountain by Marcel Duchamp, 1917

杜尚是位现代艺术大师,但这件作品却是他最扯蛋的一件作品,虽然它也具有基本美学美感的构成因素,比如相对于中轴线的绝对完美的对称。:))但它毕竟是一个现成的(ready made)随处就可以买到的。。。便池。:))估计只有机场车站里那些尿急的旅客们才能真正了解它的美学意义和“艺术”价值。:))其实这个“作品”是艺术家本人的恶作剧(其效果是反艺术),之所以成名,除了艺术家本人的名气,很可能还有“画商——评论家”体系链条中不为人知的某种“猫腻”的成分。所以,当观/鉴赏者面对这类“艺术”作品进行评价和品论时,必须要意识到某种风险,最好是只感受而不轻易给予某种故作惊讶的顿悟式的褒扬。:))

看看大师自己是怎么么说的。在他1962年给某人的一封信中,杜尚写到:“新达达,即他们所称的新写实主义(Iew Res}i}n }、波普艺术、集成艺术等等,是避难就易,依靠达达所做到的而生存。当我发现现成物体(ready-mad)时我想留难美。新达达却采用我的现成物体并在其中发现美。我将瓶子架和小便壶抛到他们面前作为挑战,而他们却在赞赏它们的美。”

他在“挑战”什么?——至少是对“美”和艺术的不懂装懂和附庸风雅。幸好吉坛还没有一个人为这件“作品”叫好。:)))

照片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