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罗江的故事(一)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

送交者: 愚人 于 April 13, 2017 13:33:20:

(罗江朝霞)

罗江最有名的历史人物莫过于清代文人李调元,李调元可能是整个清代四川文人名气最响亮的一个。主要原因在自从南宋末蒙古入侵四川50年的战争里,四川在汉唐宋建立起来的文化基本被摧毁了,明朝只出了个杨慎,到了明末清初的战乱里,十室九空,文化荡然无存。清初湖广填四川以后,基本上是泥脚文化。到了乾嘉道时期仍然很落后,全国科举里的名额都在倒数几名里。

这一时期却出了罗江才子李调元,应该是一个异数。传说李调元在江南时,曾舌战江南群儒。其实李调元之见多识广,也还多亏他随父在浙江做官,因他天资聪慧,与当时中国文化最发达地区的文人学者接触交流的结果。罗江现在城里有一座老阁,叫奎星阁,就是纪念文曲星李调元的。

李调元不但诗词学术造诣甚高,而且又是美食家。他整理父亲李化楠在浙江做官时收集的烹饪笔记,后来出版了一本书,书名<醒园录>。李化楠不耻下问,对他宦游中见过的厨师,主妇,凡有好的心得经验,他都记录下来。<醒园录>是明清江浙中馈菜的宝贵遗产,受这本书的影响,同治以后现代川菜很大程度上继承了浙菜的传统。

据说,李调元在江南时,很喜欢鳜鱼,而李调元以前,四川并无鳜鱼。就是唐诗里的桃花流水鳜鱼肥那种鱼,少刺而味似鲫鱼。李归隐家乡前,从江南带回了鳜鱼苗,回来后养在罗江的那条河--凯江里。


(凯江河岸边景色)

凯江江面甚宽,颇有渔火星阑之感。1970年我刚分配工作时,到罗江大队部报道后,在罗江旅馆住下,等待分配到野外分队的那个星期里,傍晚无事,就和其他待分配下去的大学生们一起到江边看渔夫捕鱼,岸边十多艘渔船上,渔翁们饲养的鱼鹰扑着翅膀,不断上下翻飞,或嘴含捕到的鱼,放在船上。其中就有鳜鱼。据说,四川只有罗江产鳜鱼, 但据注注兄告我,他小时候呆的四川梓潼县境内的河流里也有鳜鱼。不知是否起源于罗江,待考。

因为罗江的鳜鱼知名,所以1958年成都会议期间,四川省委书记李井泉为了孝敬毛老爷子,连夜在凯江桥头捕捞鳜鱼。

也许毛口味固执,不知道四川名鱼最佳是雅鱼和江团,超过罗江的鳜鱼,这几种鱼我都吃过。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