哗众取宠老四篇之三∶叉烧肉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

送交者: 帕帕之友, 于 July 04, 2001 01:34:06:

叉烧肉

卧虎居的叉烧肉是当地的名产。味道之香美绝伦自不必说,价钱之低廉更是让第一次品尝的人个个赞叹:这么好吃、又这么有名的“卧虎叉”竟然每斤只售十八元钱?但对于消费者来说,物美价廉正是他们所期望的。所以,提起卧虎居的叉烧肉,人们总会翘起大拇指,连声称道“好极了、妙极了”。后者是指“卧虎叉”的味道,前者自然是说“卧虎叉”的低价位深得人心。
卧虎居的老板黄大兴一身和气,虽然已经五十出头了,当地的人仍然叫称呼他“小黄”。他有些耿耿于怀,但从来不表现在脸上。因为他知道,人们还是叫他“小黄”的原因出在自己身上,怪不得别人。每每夜深人静之时,他总免不了一个哀叹气,暗骂自己的儿子不争气,骂过后便会想想去世已久的父亲、卧虎居上一代老板--老黄。这时,从十二岁开始和父亲学做叉烧肉到现在他自己成了卧虎居的老板的一幕幕往事就象放电影一样在他的脑海里飘过。
黄大兴清楚地记得,父亲第一次教他学做叉烧肉时郑重地告诉他,卧虎居是祖上传下来的家业,黄家的叉烧肉是祖传的手艺。父亲告诫黄大兴:不仅他要学好这门手艺,而且必须让他的儿子、儿子的儿子也学好叉烧肉,不要让黄家的卧虎叉断了根。等黄大兴三十七岁的时候,老黄掌柜看他手艺跟自己已不相上下,生意经也掌握得差不多了,于是正式把卧虎居传给了黄大兴,自己闲着没事儿就从在大堂里一边抽着烟袋一边等孙子放学。孙子黄小贵回来吃过饭、写过作业,老黄就把他带到后面,手把手传受黄家叉烧的“秘诀”。
黄小贵聪明得很,学没耽误上,手艺也学得不错。老黄不是那没远见的人,所以除了教黄小贵做叉烧,更多的是督促小贵好好读书。小贵还真争气,功课门门都好,每年都能从学校捧回几个奖状,这可让老黄和小贵他爹黄大兴乐巅了馅儿。
小贵毕业高中毕业那年,老黄不行了。临终前他当着黄大兴的面儿拉着小贵的手说:“乖孙儿,一定念大学,嗅 黄家还没有过秀才呢,念完了再回来……”话没说完老黄就撒手走了,但黄大兴和黄小贵都知道那没说完的话是什么,他们知道老黄即想让孙子念大学,又不想让卧虎居在这一代断了根。所以“再回来”后面没说出来的,一定是“接你爹的班儿”。
黄大兴和黄小贵眼泪汪汪送走老黄没多久,小贵就考上大学了。黄小贵考上的学校在外地,大学四年,只有放假时小贵才能回到家乡看看。每次放假,小贵和中学时一样儿,在卧虎居忙里忙外的。但和以前不一样的是,每当黄大兴提起等小贵大学毕业后回来“接班”的事儿,黄小贵总是把话头差开,不象从前兴高彩烈的样子。黄大兴想想心里有些害怕:这小子打的什么主意?是不是不想接这份家业了?
庆幸的是,黄大兴虚惊了场。大学毕业后黄小贵立刻向父亲表示:很快,就会和父亲一起经营卧虎居。只不过在此之前他向父亲借一笔钱,说是要到省城去转转。黄小贵要“借”的数目不小,黄大兴有些心疼,但想到以后卧虎居还得靠这小子,狠狠心把钱拿出来了。
一年多后小贵才满面春风从省城回来。用卧虎居的叉烧塞满肚子后,小贵开始和黄大兴死磨硬泡,说什么也要拉老爸也到省城看看。黄大兴问他为什么,是不是又改了主意。黄小贵一脸神秘,除了“没有”两个字之外,什么都不说。这下黄大兴可慌了神了,没办法只好听儿子的。
下了火车,黄小贵抬手就叫了辆“的”,黄大兴那个气:“就知道摆谱儿,还不是老子付钱?”下了“的”,黄小贵领着黄大兴三拐两拐到了一座大“饭庄”门前。黄大兴抬头一看吓了一跳:怎么这儿也有个“卧虎居”?黄大兴跟着儿子进了“卧虎居”,坐下后小贵拿起桌上的菜谱让他看。大兴一看小贵手指的地方又是吓了一跳,那里赫然写著三个字:卧虎叉!再看价钱黄大兴坐不住了:七十五!
小贵四平八稳地坐在那儿,父亲脸上的变化没有逃过他眼睛。看着父亲吃惊的样子,黄小贵脸上闪过一丝不易觉查的笑意。“一份卧虎叉,开一瓶龙潭大曲!”
黄小贵有些得意地对服务员说。酒是好酒,菜是好菜。可黄大兴吃得不舒服,他心里不踏实啊:这龙潭大曲是当地最有名的酒还不打紧,这“卧虎叉”乍一入口感觉分明就是他黄家的手艺,可细一品又和黄家的卧虎叉不同。黄大兴抿了一口龙潭大曲,用筷子指指桌上的“卧虎叉”,虎着脸儿问小贵:“你小子,这是怎么回事儿?”
怎么回事儿?黄小贵把祖传的手艺搬到省城来了,而且“改了良”!这小子不愧是学经营的,和当地名酒龙潭大曲的生产厂家联手办了这家酒楼,开张第一个月就净赚了八万多块。七十五块一盘在黄大兴看来贵得离谱儿,可这是省城,这个价儿还算便宜的呢!
接下这一段时间,黄大兴、黄小贵父子俩的关系可就有些不妙了。黄大兴怪黄小贵把祖传的秘书拿了出来,黄小贵说父亲那套“早过时了,行不通了”;黄大兴说黄小贵把一盘儿卧虎叉卖到七十五块是“奸商”,黄小贵虽然对此嘴上没说什么,可心里早嘀咕上“老古董”了。黄大兴说不过黄小贵,摆出老子的架子,弄得小贵只好挂起“免战牌”了事。
黄大兴平静下来后,也不禁替儿子担心,自己没教给小贵多少生意方面的事儿,怕儿子太年轻吃亏儿,忙不迭主动和儿子说要在省城给卧虎居帮帮忙儿。黄大兴想:你小子把祖传秘方都抖缕出去了,人家在省城就能吃到咱的卧虎叉了谁还会为吃口叉烧专门到咱这兔子不拉屎的地方来?
这一回父子的谈话平和多了。爷俩儿商量的结果是:黄大兴还在家乡经管老字号的卧虎居。本来,黄大兴担心儿子这么一弄他黄家祖传的卧虎居生意一家越来越坏,可事实正好相反:他这个“老家号”居然比从前更红火了。虽然如此,黄大兴还是遵从祖训,仍然以较低的价格卖他的卧虎叉。一提价格这个茬儿,黄大兴就想起儿子在省城那个卧虎居的“七十五块”,禁不住在心里骂两声“奸商”。
骂归骂,黄大兴最大的心事还是这个,也不是儿子把祖传秘方捅出去的事儿--都即成事实了,气也没用。他最生气的还是没有人叫他“老黄”,因这这才是卧虎居老板最正宗的称号。但人们也不再叫他“小黄”,他们开始称黄大兴“黄老”。这本来是尊称,可黄大兴不爱听,“黄老”这称呼怎么听怎么象是黄大兴沾了儿子黄小贵的光儿。
“反了反了,这世道!”黄大兴摇摇头独自叹息道。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