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出于蓝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

送交者: 风 于 August 04, 2001 17:38:20:

刚刚读完霍林河女儿(DIANE)的“A True Story” ,好另人感动。从文中推算,她多不过十四、五岁的样子,竟是这般深思熟虑。对社会问题竟有这般见解,难能可贵啊!

在纽约我曾遇到过一个乞丐,他端着“饭盒”朝我撞来,“饭”撒在地上,强行索赔。在加拿大好些,他们通常站在路边手持帽子向行人小声吆喝:“给点零钱”。看你缅腆,他们甚至开句玩笑:“别害羞,我尽我所能 ( I do my best )”。我给予他们以适当的同情,梦想过怎样解决这种社会问题,但没有想到也应当给予他们以必要的尊重。一个孩子使我们惊醒。

DIANE 的文学技巧给人以非常成熟之感。倒叙手法的运用,两个流浪汉的鲜明对比,爸爸前后的态度等等,只用寥寥数笔就构划清楚。我十分喜欢这篇短文,忍不住把它用汉语写了下来,以便让更多的人能够阅读。我尽可能保持原文风貌,但毕竟不是少年的心境,颇有力不从心之感,望 DIANE 和林河兄海涵。另外 “ he was generalizing ”一语也没有找到适当的词语来表达,我用了“似乎无动于衷”,霍林河用了“漫不经心”。请各位校正为盼。我把此文推荐给了“犬子”,又转发到其他孩子手里,希望流传更远。

从文中看,DIANE 承袭了霍林河的那种本质:浓重而深沉。“真实的故事”仅用流浪汉的一句话便给出两个IDEAS:人皆有善和人当自强。很了不起。回想我的为文,纤巧有余而要点甚少,该向二位多学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流浪汉的真实故事

当我到家的时候爸爸正在炉前做饭,卷心菜和肉在锅里滋滋作响,厨房里充满了晚餐的香味。我刚刚从钢琴班下课回来,告诉爸爸就在几分钟前路边发生的故事。

在回家的路上,有一个“批萨”店,他们卖意大利冰点,很好的生意,通常许多孩子围在那儿。当我路过那里的时候,即使没有看见,我已经感到身后有一个乞丐 -- 毫不奇怪,这里是曼哈顿区,你总可以“嗅”出乞丐的味道。忽然,我听到他对卖刨冰的小伙子猛叫起来。象许多其他人一样,我不由自主地转过身来。我看见他大吵大闹,敲敲打打。很显然,看着他们那副模样,孩子们吓呆了,紧紧抓住妈妈的手臂。我不愿看见这粗野的一幕,继续往家里走,但我很奇怪为什么那么多人还留在那儿看。

我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他似乎无动于衷,平淡地说,许多无家可归的人头脑都有问题。

我坐在旁边的椅子上,无话可说。这时,我想起了生活中的另一段小插曲,那是在几年前,当我十一岁的时候。一次放学,我路过圣约翰大教堂,看见一个乞丐向一位夫人讨钱。那位夫人快步走了过去,好像要躲开一只嗡嗡叫的恼人的蜜蜂。我很同情这位流浪汉,翻着兜想找到些零钱。当我拿着一枚硬币递给他时,他却笑着摇头不肯要,看着他那龋蚀的牙齿我也禁不住笑了起来。“我从未要过孩子的钱”,他说。我点点头慢慢离去,身后仍然传来他急促声音:“在学校里好好学习吧,绝不要象我这样流落街头”。我使劲地点着头离开那里,他的话让我惊奇和沉思。

整个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考虑件事儿。以前从新闻和朋友们那里听过许多关于流浪汉的骇人听闻的故事,我从没想到他们中会有人这么明智和友善。我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他感到非常惊奇,并深受感动。我还对他说,人们希望这些流浪汉得到新的机会去过更好的生活。现在轮到爸爸沉思和重重地点头了。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