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差印象(二):进上海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

送交者: 大布苏 于 October 07, 2001 18:28:26:

回答: 出差印象(一):去上海 由 大布苏 于 October 07, 2001 18:26:01:

此行的伙伴L和K是一对洋人夫妇,L是同事。二人都是第一次来中国。L的父母很多年
前到过上海,所以他有些小时候饭桌上得来的对中国的间接经验。原要来的另一位
同事临行前一天撤了,这给我后面的行程带来不少不定因素。

飞机在下午降落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这天应该算是多云,但太阳出来时那种颜色一
看就知道空气中悬浮物不少。对上海的潮湿闷热早有耳闻,只希望季节选择能帮点
忙。在从机仓到候机楼的过倒里还是感到了迎面阵阵潮湿的热风。画家头朝天扬了
一下笑笑,“典型的上海气候”。相互道别,我巴结地请他有空来我那里玩。

一到边境关口就得了个不错的印象。建筑的确很气派,高大敞亮乾净。各登机门厅
处的采光、视野设计都挺考究。好象这种大面积钢架玻璃建筑是个潮流,后来见到
的南韩仁川国际机场楼风格也近乎雷同。后者应没建成多久,因见有‘千年大厅’
之类字样,想必是竣工于千禧年。上海机场的人行传送带也够多。不象北美有几个
大机场能把人走半死。尤其令我惊讶的是过关效率:每人用了不到十秒钟就过了。
同行的三人均如此,想必有一定的普遍性。稍稍美中不足的是那边防小伙儿要再跟
各位说哪怕一句半句的话就好了,嘴角稍稍职业性地咧咧也行,机械了一点。机场
国际到达出口附近的采光设计也许有改善的余地。

开始没见到会议接站的人。我说等等吧,反正也想抽支烟。K说口渴,我借给她一点
人民币,她自己去货亭买汽水。我在大厅外连抽了两枝烟,顺便让过堂风吹吹浑身
的汗,同时看看周围。见烟友们也都很守规矩,几乎看不见地上有烟屁股。烟灰筒
也是一会儿就有人来打扫一下。到这还没见有大声清嗓子吐痰的。这些,加上过往
旅客的品牌衣着、一群群的出租车、各种手机声音。。。挺典型的国际大都市空港
嘛。嗯,许多男士腰间还是挂着串串钥匙,这许是跟我记忆中过去的唯一联系--我
到家了。令人注意的新鲜男装服饰特点之一是手里的那些小小皮包,比一般软或硬
的BRIEFCASE小,但比牙具袋稍大;大都很精致,我不知里面装什么,钱包?香烟?
汽球?后来在日本、南韩也见有类似的情况。在新干线上的邻座一位包里好象有烟、
火机和一本小说等等。女装特点就不大好描述了,万紫千红的,但好象紧身亮出身
段是一招儿,都挺漂亮。

隔了一会儿终于见到了接站的两位国内同行,寒喧中试图纠正那种‘先生’的称呼,
称“老。。”嘛。但这做显然没啥用。后面这种情况不断出现,不得不放弃努力--是
外人了。国内那种圈子里对一些老先生是用姓加先生称呼的,有敬重的意思;用在
我身上有点不伦不类使我进不了那种随便唠的距离。几天后情况有所改变。言归正
传,我们上了会议派的面包车,每人交五美元--会议也在尽量地平衡收支。国人不
再撑这种面子了,好。接站的二位留下等另一拨人,我们三人上了路。浦东到市区
路旁的绿化搞得很好。叫不上名字的红花、绿草、矮棕榈、各种竹子、修理整齐的
灌木,配上远远近近的乡村小楼、河水、凉在房外的裤头,构成一幅久违的田园景
象。看得一点儿都不困,很高兴。在车上我自然地充当了解说员的角色,给他们翻
译一些大标语牌等等。K显然对花草的知识很内行,说的名字我都重复不出来。后来
几天里在电视上看到这些绿化是市政当局化了大力气的成果。一位官员指出这是提
高上海市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步骤,很有道理。起码在这类场合那些官场的空话、套
话大都消失了,给人一种该咋地咋地的务实气氛。沿途高速路旁在修另一条路。后
来听说是在建一条从德国或是法国引进的磁悬浮高速火车,从浦东机场到市内,约
50公里。这条实验性质的铁道成功后,不难想象很快会有类似日本‘新干线’那样
的路在上海和北京这样的城市之间出现。我以保守的300公里时速估计,联接这两地
有4~5小时想必够了。

进了市区后叫这二位“OH”了几次的是行人、自行车与行驶中的汽车间几英寸的距
离。我告诉他们看多了就惯了,实际上没那么可怕。但有一两次我的腿也情不自禁
地登想象中的煞车。后来在东京看到的情况也差不多,但主要街道上规矩比上海的
好点。北京对此方面出的招儿有点损,后面谈。

车在市区里行走,我是根本找不着北,上一次来是1972年。高层建筑、立交车道都
非常多。但注意到除了那些全新的,它们好多在日光下都有点烟眉火炕的,不够清
爽利落。是由于灰尘大又没有能经常清洗吧。水对这个1300万人的城市是个大问题。


住的旅馆在肇家滨路上。进门注册登记房间等等,冲个澡,就忍不住想上街看看了。
我在周围打听了一圈那儿有好吃的,选择太多。最后会议组负责的一位看出我要的
是哪一类,他建议我去一家浙江人开的叫‘张生记’的馆子去。L和K表示听我的。
我们就去这家吃了一饨。是不错,小菜种类非常多,那种淡甜丝丝的细腻不是十分
对我的口味。记不全吃的什么了,有个招牌鸭子煲很好吃。记得我当时是要的是本
地啤酒,来的好象就是‘百威’,当时还真没意识到它就是那种原就窜了味儿的美
国水--服务员为保证它是凉的只在斟酒时把瓶子拿来一下。算账,共约190元。

晚饭后L和K就回旅馆了。我还有点余兴,就在街上闲逛了一阵儿。的确到处是灯红
酒绿,看看价钱也够可以的,但后面在北京见到的就更厉害了。回旅馆办了一个上
网账号上来看了看。这也是工作的一部份,本来那位没来的同事说是要把他的发言
稿电邮来的。为防意外我还是开始编他想说的透明片。瞎看看,发现的确是有的网
站不许上的,象这里楼上那个‘精华’链接就不行。有谁能说得清这种事的决定是
依据什么法律由谁来执行?什么保证着我们这个网站对国内的读者开放?靠封闭信
息通道来维持的思想纯洁性能可靠吗?

没戴手表,是靠电视上的钟来掌握时间。同时定了早晨唤醒服务。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