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砸农兄:):那篇文章真说明了一个“神奇”一个“愚笨”吗?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

送交者: 大布苏 于 May 04, 2002 14:53:59:

回答: 哪里是什么辩术啊,杂碎火锅而已:))) 由 霍林河 于 May 04, 2002 14:42:30:

我过去见到过这段文字。赞同其中一些观点,如联合国公文那个例子(好象在哪还见
过一张照片:四摞子中法文的好象最厚:)。喜欢作者的尖锐,但是把它作为开玩笑
理解的。要认真了则但对其中许多说法、论述方式及用语不敢苟同。重读了一遍。
按照该文顺序找几处凑凑趣。

1。打字速度。

“汉字的键盘输入速度已远远超过英文,”这是对专门的打字员如此还是对一般人
的?我这可能是太落后了,你也不早告诉告诉嘛:)) 。

“可英文输入呢?确似乎滞步不前了。”作者也许没听说过英文打字键盘排布的最
初设计是有意加过限制的,以适应机械打字机的反应速度--即并非按人手功能尽力
优化了的。农兄用机械打字机没把俩字母杆搅一起过?

改革这方面许是还不够经济。作者也许年轻,没见过我们上学时的中文打字是咋整
的(农兄想必还记得吧:)。要有人在那时做相反结论也没人好辩。总之,他这条不
大说明问题。

2。“所有的英文科技文献都可以翻译成汉语”。 (严格地讲好多可能得是日文,
见过一个比这篇更严密的考证帖说的。) 好,就算小鬼子用了咱们的金刚钻,咱
们请作者试试翻译一下霍兄那几种“红粉”怎么样?这个不算科学也得算技术吧?
咋翻译呢?(BTW,作者对科学和技术的概念区别用的不太对。)

设想咱俩用中文交流来决定一块地毯的颜色,要有一个过份讲究点了点咱们的交流
能有“传递信息上的高效率”吗?:)))---我都不知道你想描述的是啥,因为我这
中文辞海没给定义。

3。“本人曾问系里的几个教授长方体如何用英文讲,可这几位母语是英文的工科教
授竟说不知道”,挺耸人听闻的:)。那些‘工科教授’也许真可能不知道单词CUBOID(我
是查的)但跟我干活的小工给我描述个长方体没打过奔儿啊

(RECTANGULAR BOX/BODY/SOLID/EXTRUSION 是我在工作中用来描述这种形体的,小
工都懂,他们咋说我还真没注意反正也不用打奔儿)。作者表述得过份夸张了一些。


4。“。。。汉语世界则几乎没有此玻目前西方流行的治疗失读症法是向患者教授汉
字,帮助其逐渐树立阅读的信心。” 你听说过这种事吗?注意“流行的”几字。我
承认我的寡闻,但也在这够久了,一次也没听说过用“教授汉字”治的病。

5。“拼音文字牺牲了其表意能力,造成它的不直观性,仅是声音的符号,是文字的
低级形式,一维的密码而已。”这又来了,这个“低级形式”真的没有其所长?试
想老师叫学生“听”写,在这个“低级形式”下似乎出不了‘元旦’还是‘圆蛋’
的问题。洋人学中文这种地方可能会象该作者类似地骂过啥地级高级之类的吧:))

6。“英文是发散、不稳定、随时变化的,汉字是收敛、稳定、千锤百炼的。” 搞
不清作者到底是想论证啥。那种‘发散’不是好事吗?相对而言在一个思想被禁锢
的环境里其文字是应该‘稳定’性高吧,因为没啥新鲜花花事好描述嘛。但我不知
该为这‘稳定’性的得来哭还是笑。又,英文的那种‘发散’是其文字的本征特性
吗?想想看,当初德国人要是更成功一些,按计划渡海后先将英国人中知识分子肉
体消灭,再将18岁以上男性移往大陆上的集中营或老改队(我记得《第三帝国的兴亡》
里有这种说法),那么英文想必会稳定不少吧(为简化说法,咱把老美先忘了,或假
设他们吓傻了:))。

我看一种文字能象今天的英文这样有那么多人种、人数在帮它忙,它的发展优势是
明显的;好象想不出有什么“HARD STOP”来阻止它的ICON化,要等对后者的需要到
了显示其经济效益的程度。

说道词汇量有爆炸趋势我相信对英文字不会是个灾难性的问题,反而是说明是好事
--充满活力;好多过时了的死就是了,有多少今天的大学生在任何文字里需要知道
“计算尺”这个概念?:))

7。“汉语的精确性已为蓬勃发展的中国科技事业所证实”,作者的步子比我的大多
了:))) 作者的那个证明,唉。你要没懂我啥意思我再说吧。

总之,我也倾向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看法;实在是看不出作者说明了这两
种文字的差别是“神奇”和“愚笨”之分。这种说法本身也很难定量化,但够刺激
人的。我看后有点把好理也给说砸了感觉 -- 过犹不及。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