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心会对谈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

送交者: 虫子 于 October 30, 2002 04:21:20:

回答: 答友人 (外一篇) 由 xinhui 于 October 29, 2002 11:18:02:

看标题,还以为心会写上诗了呢,----“帝子乘风下翠微”之类。:-)

门德尔松的“e小调”在小提琴协奏曲里大致是数二数三的,看各人的喜好罢了。若论老贝的“D大调”,没有哪部作品能撼动它第一的位置。特别佩服老贝,一生只写了一部小提琴协奏曲,竟成千古绝调。

心会提到“不大懂”门德尔松的协奏曲。很想知道心会对“懂”还是“不懂”是如何界定的。我的标准比较低,在我看来,对那些“阳春白雪”型的严肃音乐,我们普通的爱好者只要能沉浸在音乐所创造的氛围里,心灵上、情绪上有所契合,进而产生共鸣,就算懂了。不见得一定要把作品的主题、结构、程式、技巧什么的讲得头头是道才叫懂。对主题和音乐背景尤其不能过于穿凿附会。

拿“家喻户晓”的“梁祝”来说,我也很喜欢听。不过我的最新看法是应该把它的大小标题和故事背景统统拿掉。原因是前段时间看到一篇文章,对梁山伯这个人物做了种种考证和分析,结论关乎他的某种取向,以及他对祝英台感情的实质等等。这一来故事凄绝如故,却不再美丽了。再听“梁祝”,竟别别扭扭的。

----------------------------------------------

中国观众在音乐会台下的表现,即所谓“台风”,反映了国人的素质,而这素质在方方面面都表现出来。以我现在每天必坐的班车为例,下午五点二十的班车一到,候车的大人孩子便蚁涌蜂攒地往上挤,不少捷足先登者还要一屁股坐俩座----给亲朋好友占的。有些大人倒是迈着四平八稳的步子,显得很有风度和修养,实际上是撒手让孩子钻头觅缝地去抢座了,谁能跟孩子争呢?令人忧虑的是,孩子们从小受到的就是这种自私自利的教育!上周日,我坐公共汽车来北区,刚坐了一站,上来一位抱小孩的男士,站在前后两位坐着的大学生(看模样)之间,这俩学生竟视若无睹,还是我这四十大几的人把这位男士拽过来,让他坐下。

当年住二舍,许多研究生从楼上顺窗户往下倒垃圾,气得打更的老张头直骂:“中国人哪,就得日本人拿鞭子抽着,才能懂点儿规矩!”。听着非常刺耳,可是......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