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的登场和扩张(一)--应小朋友兄之请,特帖出拙文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

送交者: 愚人- 于 August 19, 2003 11:10:14:

目录

一. 转世
二. 惊贽
三. 冲折
四. 驰骛
五. 游梦

一. 转世

湖南人陈渠珍著的《艽野尘梦。第六章。退兵鲁朗及反攻》,记载了清末
(1910年)川军入藏期间,他在流经今波密县西北易贡农场的易贡藏布河
东岸高山上发现野生辣椒的经过:

“护兵某,在山后摘回子辣椒甚多。某队在山中搜获牛一头,不及宰杀,
即割其腿上肉一方送来。余正苦无肴,得之大喜。乃拌子辣椒炒食之,味
绝佳。余生平嗜此味,入藏,久不得食矣。今不图于万里绝荒,又值战后
饥苦之际,得之。”

上段文字里的子辣椒,就是野生辣椒,或者叫做野生的小米椒,它的果实
色红,比较小而直立(也就是朝天椒或小米椒那种样子),还很容易脱落。

长久以来,文献里称辣椒的原产地都在美洲,这是一个混淆的说法,准确
地说,大约中国食用的主要辣椒品种的原产地在美洲,否则,很容易误以
为如果没有哥伦布的发现,辣椒这种植物不会在亚、非出现。我国植物分
类学界的科学家们大概没有看过《艽野尘梦》,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当
人们在云南西双版纳原始森林中发现有野生型的小米椒以后,他们才认定
中国也是辣椒远祖的故乡。其后,1993年又在湖北神农架地区发现了野生
的黄辣椒。

目前中国烹饪史界没有人怀疑中国饮食里的调味品及蔬菜里的辣椒是美洲
辣椒的嫡系后代,但我想,难道明朝以前的古人就没有尝过子辣椒的?中
国人在舌头上的探索精神为其他国家的人所望尘莫及,天上飞的,地上爬
的,哪一样没尝过?神农尝百草,偏偏就没有尝到子辣椒?

考“辣”这个字,古代是用来形容辛辣的食物给舌头的刺激感觉,它一般
用来说明姜、蒜、芥末、茱萸这些调味品给人的感觉。东晋常璩的《华阳
国志。蜀志》里谈到四川人嗜“辛香”,大约指的是花椒和芥末。后来,
《东京梦华录。卷二》里讲到:

“又有‘小儿子’,着白虔布衫,青花头巾,挟白磁缸子卖辣菜。”,这
个辣菜很费解,它是不是仅用姜汁或者胡椒(胡椒是宋代才传入中国的)
拌的生菜?或者就是四川人说的“冲菜”(利用富含芥末素的大芥菜在轻
微发酵的情况下制成的生菜)?因为旧时它也被称为“辣辣菜”。

在正式文献中,辣椒最早见于明高濂的《遵生八笺》的记载,被称为“番
椒”,时间是1591年。此时辣椒已作为一种观赏的花卉被中国人引进栽培。
清康熙初出版的园艺书《花镜》里谈到了干辣椒可以被研磨成粉末以代替
胡椒。然后,1742年(乾隆七年)刊行的农书《授时通考》的蔬菜部分把
辣椒收录进去了。似乎辣椒进入中国大约经过了漫长的150年的考验,才
最后被“转正”,但其实早在清初,已经有记载。在盐缺乏的贵州,“土
苗用以代盐”,也就是说辣椒先被缺盐少油的西南少数民族所转正。

有人推断:辣椒既然是浮海而来到中土,那应该先在江浙地区被尝试,奇
怪的是,作出这些推断的文章都没有提到福建、广东人为什么没有尝试它?
也许因为闽广人在辣椒已经侵占了长江中上游地区以后,依然拒绝向辣椒
屈服,于是才作出这样的推断,但这时的江浙人照样敬辣而远之,这又作
何解释?而且如我后面将要说明的,辣椒具有远远超过除盐以外其他调味
品的顽强个性,就是说,一旦习惯了辣椒的强烈刺激,则很难戒掉这种嗜
好,因此,我很怀疑辣椒后来放弃了江浙地盘的说法。有些烹调学术文章
也曾推断辣椒从广东、福建登陆,被广东、福建人先尝试,但却没有文献
证明这个推断,更没有说明为什么后来被放弃的原因。

辣椒在中国有许多不同的品种,有极辣的,也有不太辣的,有大个子,也
有小巧的。据记载,大型甜椒是100年前才从美洲舶来的,我不太相信,
甜椒姗姗来迟以前,那些小个子,瘦筋筋的各式各样的辣椒从美洲沿沿不
断跑到中国来了?那么就只有一个理由,它们是在中国繁衍成一个人丁兴
旺的大家庭,这个解释我是接受的,但总觉得在贵州先普及,尔后蔓延到
四川南部、湖南西部、云南东部的辣椒种类里,混进了咱中国土生土长的
老祖先。尤其因为辣椒先在贵州偏僻的苗族山区扎下了巩固的营盘,这个
山区的气候与发现中国原生子辣椒的云南南部、西藏东部的条件很相近,
再一想到贵州小小的朝天椒,红红灼灼,昂首挺胸那个辣劲,我就更怀疑
辣椒的来历了。至少,我们可以大胆地猜测,现代西南辣椒的种类里,不
全部是美洲辣椒的后裔。1776年,一位法国植物学家在中国考察以后,带
回了当时一些辣椒种子,他把这些辣椒称为chinense (中国辣椒),但
他仍然认为chinense 是美洲辣椒的后裔。不知道他是怎样确定这些辣椒
的归属的?他为什么叫它们是chinense ?难道仅仅因为在中国生长两百
年以后,辣椒已经变种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玩意儿了?

全凭文献的记载来决定历史上所发生过的事件不一定很可靠。我举个例子
来说明可能有的例外,这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西红柿的来源。

众所周知,西红柿和辣椒一样,也是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后的舶来品,它传
入中国的时间和辣椒差不多同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都是花园里的观
赏植物。西红柿之作为蔬菜和水果被人们食用,是欧洲人在十九世纪首先
开始的,晚清光绪中,才以食用名义,选择了较好的食用品种引入中国的。
在此之前,西红柿在中国,只是观赏植物。第一个记载西红柿的文献见于
明赵函的《植品》(1617),赵函在书中提到,番茄是西洋传教士在稍早
的万历年间,和向日葵一起带到中国来的。1621年王象晋的《群芳谱》又
再次肯定了番茄的来源,以后的人们都笃信不疑,一直到1983年。

1983年7月中旬前后,在成都北郊凤凰山发掘的西汉古墓里,出土有陶器、
漆器、藤笥、竹笥近60件,并有稻粒、果品、兽骨等食物遗存发现。稻粒
就附着在竹笥藤笥上,为了保持一定的湿度,发掘者在藤竹器上盖上了一
张湿布,一起运到文物保管所的仓库里保存起来。奇异的事情发生了,十
多天以后,人们发现竹笥藤笥的内外都有植物的嫩芽长出来,觉得十分意
外。为了弄清楚这种植物的底细,考古人员请来了四川省农科院和中科院
成都分院研究所的专家来研究,但是,专家们当时不能作出定论,于是决
定由将发芽后的种子带回去栽培,同时,文管所也留下了十几株继续观察。

成都市农科所的蔬菜专家将转来的发芽种子分成四盆在温室里栽培,七个
月以后,1984年2月24日,所有的植株都在同一天开了花,结了果,共收
获34果,果实呈红色的小卵园形,经鉴定是西红柿!后来把结果的种子放
在露天田地里继续培植,1985年1月上旬,有3个小西红柿成熟,研究者继
续在以后几年进行了较大面积的栽培,发现此种小西红柿的生长规律和现
代西红柿不同:第一,它能够插枝成长结果;第二,它能够在寒冬腊月里
开花结果。

考古学家经过对出土现场的环境总结和学术争论,确定了在2100年前的西
汉,墓主已经用这种小西红柿作为蔬菜或水果食用(注),而且专家们进
一步得出结论,西汉小西红柿已经具有栽培的特征。这样,西红柿的食用
和栽培的历史一下子被提前了1700年。西汉西红柿的发现,为我国古植物
学家和蔬菜专家们打开了一条新的思路,他们开始在云南、四川、广西的
山区寻找西红柿中国远祖的后代,以后陆续发现了几种比西汉西红柿原始
的“小酸果”(在九寨沟地区,也发现了这种小西红柿),山西农科院的
专家们特别采用在广西发现的野生西红柿进行大面积的培育。

西汉西红柿的发现,不仅为中国蔬菜栽培史增加了新的内容,而且告诉世
人:第一个吃西红柿的人是咱中国人,而不是冒着生命危险尝试它的那位
法国画家,虽然后来因为某种原因,食用与栽培西红柿的传统被中断了。

那么,既然西红柿的食用历史刷新了篇章,为什么我们就不可以怀疑辣椒
的食用历史呢?

注:参见徐鹏章,《西汉番茄的发现,培育和初步研究》,农业考古,
1988年1期;聂凤乔,《番茄告诉我们的》,中国烹饪,1987年10期;王
仁湘,《饮食考古初集。出土物种疑案(下)》,中国商业出版社,1994
年4月第一版。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