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交者: lyz 于 October 12, 2004 17:25:18:
回答: 长白山日记(3)上山 由 lyz 于 October 12, 2004 17:24:34:
长白山日记(4)山上
登长白山,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能不能看见天池。阴天下雨不必说了,就是晴天,如果在人所站的高峰和湖面之间有云或雾,你也是无法看清天池的。据说,天池那里一年365天有300天是阴天,即使山脚下是晴朗的,天池那里也可能细雨绵绵、云雾弥漫。有时在一天里,前几个小时空气清晰,后几个小时可能就大雾弥漫。所以,去过长白山的人里面,有许多并没有看到天池,留下一丝遗憾。据说,这些人里面,就包括刚刚卸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的江泽民。
1886年,荣赫鹏与友人沿鸭绿江而来,徒步登上长白山的顶峰,见到了天池,然后循松花江而去。这位生长在喜玛拉亚山南麓的英国青年军官被眼前的景色震撼,惊叹之下敏锐地指出了长白山的特质:雄壮之中蕴涵着秀美。1983年,邓小平来到长白山,登上了顶峰,见到了天池。这位曾经在深山里跑来跑去几十年的老人也为长白山天池的美丽和圣洁所深深感动,说:人生不上长白山,实为一大憾事!
我还算幸运,峰下湖上的空气虽然不很透明,视野中不时飘来的淡雾有如一层薄沙,但是湖水还是看得见的,只是随着雾的变化消长,有时清晰一些,有时不那么清晰,送给人一种蒙胧中的神妙莫测之感。极目望去,环湖十六峰如莲花的花瓣,天池则象是蓝宝石一般的花蕊。造化之工,何其美妙!我感觉到有些欢畅,有些手足无措,也略有些莫名的压抑,也许这就是一个因为本身懦弱无能而心怀自卑的朝圣者在神圣的山峰和神圣的湖水面前所产生的一种自然的心理反应。在伟大的自然界之中,我们弱如草芥,小如尘埃!
天池岸边的山壁有许多地方被成片的茵茵绿草所覆盖。据说(远远地看不清),那里还生长着一些特殊植物,如长白杜鹃、高山罂粟、高山菊以及在第四纪大冰川时期由北极推移过来的长白越桔、松毛翠等。
作为火山口,长白山天池在历史上有过多次喷发,也有过长时间的间歇。史料记载中的喷发,1668年和1702年的两次据研究是可信的(崔钟燮等,1995)。地质学研究还表明,全新世以来天池火山至少还有两次(公元1199年和约5000年前)大规模喷发。公元1199-1201年的大喷发是全球近2000年来最大的一次火山喷发事件,其势猛烈无比,喷出的火山灰降落到远至日本海及日本北部陆地。由于历次火山喷发出来的灰白色玻璃质浮石堆积在山顶上,再加上这里每年积雪长达九个多月,远远望去,一片银白,此为长白山得其名的缘故。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在朝鲜政府的请求下,中国政府将天池的一部分划给朝鲜,于是天池为中朝的界湖(从地图上看,属于朝鲜的湖面超过一半)。环湖十六峰的最高峰将军峰(将军者,金日成也)位于朝鲜一侧,海拔2749米(许多文章介绍说长白山主峰海拔2691米,不确。海拔2691米的是十六峰中位于中国一侧的最高峰天文峰);天池水面海拔2189米,略呈椭圆形,周长13.1公里,面积9.8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04米,水最深处373米,蓄水量20.4亿立方米,下泄流量平均为每秒1.32立方米,水温在盛夏季节也只有5℃左右,11月至6月中旬为结冰期,水的PH值在7.1—7.4之间(呈弱碱性)。
天池水温甚低,水中植物短缺,有机物、微生物极少,以致于清澈透明。水清不养鱼,况且上一次的喷发只是300年前的事情,又没有陆地入水口,似乎水中不应有什么动物。但是,近百年来,天池怪兽的传说不绝于耳,有人绘声绘色、言之凿凿,有人提出照片、录象佐证。但是,我认为其性质与飞碟、野人的故事一样,没有实物摆在面前是无法令多数人信服的。我相信有一天,科学会严肃地证明怪兽并不存在,但是如前所论,科学会带来枯燥,从而伤害人们的自由想像和浪漫情怀。
关于有极少量的鱼类在天池的存在,我觉得是可信的,人可以往里面扔鱼嘛!有人认为,鱼是朝鲜方面故意放的或在水中笼养而走失的冷水鱼。我觉得非常可信。朝鲜境内,人民的温饱尚难维持,环保之事,应该是基本上不受重视。据说,有关方面在和朝鲜方面联络,并加强对自己方面的控制,希望不要人为地改变天池的自然状态。
如今,长白山处于休眠状态,无比宁静;可是,说不定哪天就要醒来。到时候,山崩地裂,那一池湖水将在烈焰腾腾之中得到升华,十六峰将被掩埋或加高,周围的生命将被彻底肃清,一切将重新开始。
图九。南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