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与本体论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

送交者: CHI 于 December 01, 2008 21:19:09:

回答: 不能简单地说王国维的理论是从柏拉图“原封不动引来的” 由 霍林河 于 November 30, 2008 14:26:36: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以本体论方法对诗词的再评价,其哲学源泉是柏拉图的《理想国》。 论述中时隐时现的审美标准是“真实”,即柏拉图所使用的“王者”所寓意的最高理想。虽然这一概念本身不是本体的,但要想充分表达这一概念,却要通过本体性词语。正如苏格拉底说的那样,“用以充实的东西和受到充实的东西愈是实在,充实的实在性不是愈大吗?”(《理想国》第九章585E)苏格拉底和格劳孔在分析荷马的悲剧诗时用到了“隔”与“不隔”的概念和方法(如霍兄上一贴总结的那样),王国维也用同样的方法。

《人间词话》使用“隔”与“不隔”的地方并不多,全部抄录入下:

[三九]白石写景之作,如“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高树晚蝉,说西风消息”,虽格韵高绝,然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梅溪、梦窗诸家写景之病,皆在一隔字。北宋风流,渡江遂绝,抑真有运会存乎其间耶?

[四十]问“隔”与“不隔”之别,曰:陶、谢之诗不隔,延年则稍隔矣;东坡之诗不隔,山谷则稍隔矣。“池塘生春草”,“空梁落燕泥”等二句,妙处唯在不隔。词亦如是。即以一人一词论,如欧阳公《少年游•咏春草》上半阙云:“阑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二月三月,千里万里,行色苦愁人。”语语都在目前,便是不隔。至云“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则隔矣。白石《翠楼吟》:“此地,宜有词仙,拥素云黄鹤,与君游戏。玉梯凝望久,叹芳草萋萋千里。”便是不隔。至“酒祓清愁,花消英气”,则隔矣。然南宋词虽不隔处,比之前人,自有浅深厚薄之别。

[四一]“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写情如此,方为不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写景如此,方为不隔。

大略来看,但凡用抽象的,或非本体的词语时,如“波心荡”、“数峰清苦”、“西风消息”等,就是“隔”;而使用具象的,或本体性的词语时,就是“不隔”。从方法论上看,王国维承袭了柏拉图的本体论。这一点,王国维开篇说的很清楚:“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说王国维“原封不动引来”有所过,但《人间词话》在方法论上没有创新应该是事实。

非常高兴看到这样的讨论,谢谢霍兄、青山、愚人、深水鱼诸兄的加入。希望抛砖引玉,继续下去。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