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多的“可能”也不能推翻具有法律效益的文书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

送交者: 霍林河 于 February 27, 2009 23:33:04:

回答: “文怀沙”很可能是笔名,或者后来改的名字 由 愚人 于 February 27, 2009 22:00:47:

退一步说,假设(仅仅是假设)朱季海的确在章氏国学讲习会见过文怀沙,也不能推断
文不是生于1921年,更不能推断他生于1910年。朱说在1934年见到他,文说自己是1935
年在章氏门下学习(二人说的时间有矛盾),那么文当时已经是满(或者接近)十四周
岁了,一个“聪慧过人,12岁便能背诵《离骚》”,“18岁便受聘担任国立女子师范学
院教授”的“神童”怎么就不能在讲习会学习呢?还有,如果文真在讲习会学习过,就
应该和朱一样(用他们的标准)堂堂正正说自己是章氏的正式弟子,为什么反倒羞羞答
答的把自己降格说成是“私淑”弟子呢?

理解愚人兄对整个事件的感受,也同意文怀沙老人在一定程度上值得同情,但是几乎所
有的证据都证明文怀沙在年龄问题上撒谎,而撒谎的目的又是为了编造“简历”中与名
人死无对证的“关系”。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