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老外不懂东北话。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

送交者: Nobody 于 February 12, 2003 17:32:18:

回答: 谁有字典,借俺用用?象小时候看小说,连甍加猜。 由 老外 于 February 12, 2003 02:15:30:

老外好!全是东北土话,跟你逗乐子呢。也许太土了点,连长春生长春长的霍婆也不
全懂, 可见东北城市里的银还是不够东北.

和你聊几句北大荒, 那儿是俺家.

说起东北。 俺总是挺得意的,地道的东北银嘛。 我生长的小镇地处黑龙江的东北
部, 位於小兴安岭末梢, 三江平原的起始。可称之为真正的北大荒吧。 过去是人
烟稀少,是一个"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沙锅里"的地方,也是产东北三件宝"人参
貂皮乌拉草"的地方。中学时上山植树还曾和同学一起圈过狍子。 大学期间放假回
家也还见过野鸡落在窗外的树上。 当年入冬后时常有人用马车拉来一车车的蛤什蟆
和泥鳅, 沿街叫卖。蛤什蟆.泥鳅天冷时都各自聚在一起冬眠, 经常是成百上千地
聚在一起。 找到他们的窝, 即使一处也会收获不少。 蛤什蟆.泥鳅当年都是一毛
钱一斤。我们家买的次数很少, 我妈有点"各应(讨厌, 不喜欢)"蛤什蟆和泥鳅。
看着不是黑不溜秋就是癞鸡鸡的(又是东北话?), 委实不讨人喜欢。 但很多朋友家
都买, 有的人家还买很多,装在麻袋里冻起来,想吃时出去撮它一盆,化好后放进
锅里,加油和各种调料, 很好吃,而且大补。想起来就馋。 好了好了,不说吃的
了, 一说就扯远了,侃吃的归你,呢是行家里手嘛。 :-)))

日本鬼子进东北前, 我们那儿一切都是原始的, 仅有几个屯子, 星星点点散布在荒
原野岭中. 住着那些老东北, 有垦荒的, 采药的, 猎手, 也不乏胡子和大烟贩子之
类的人. 后来, 日本鬼子在那儿发现了媒田, 开始掘井偷煤, 铺设公路, 人也就相
对地多了起来, 但绝对数目还是很少的. 东北解放后, 解放军的部队进山剿匪, 禁
止种植鸦片, 收容大烟鬼和妓女. 很快治安就好了起来, 大眼鬼. 窑姐都"绝迹"了
. 我小时认识一老东北, 当时有50几岁, 曾是个大烟鬼, 地道的东北人. 他娶了个
窑姐, 不能生孩子, 领养个女孩, 只是个头很矮, 并且总也长不高. 一家三口相依
为命, 靠种菜为生. 他有很多故事, 曾对我们讲起过共产党怎么给他戒烟的: 关进
黑屋, 任你哭天抹泪, 嚎叫哀求, 绝不姑息, 要饭有窝头, 要鸦片没有. 简单明了
, 行之有效. 你能挺着活着出来就是成功: 烟戒掉了. 即使想抽也没有, 种鸦片是
要吃抢子的.

由于有煤, 很快一座小城就崛地儿起, 铁路通了过去, 人口在增长. 到我上小学时
城市已有30万人, 成为政府的煤炭基地之一, 也成为当年全中国最东方的城市. 当
时, 从我们那小城东行只能靠汽车, 铁路到头了, 那小城是终点站.

不侃了,不侃了,东北的故事太多,码子又慢。我们有空再聊。你什么时候来北美,
给你吃东北菜。冻梨嘛,这儿掏弄不着。:-)))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