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姑娘”的应答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

送交者: 阿里郎 于 March 20, 2003 23:08:14:

回答: 蜜枣的香甜掩盖不了独裁者的血腥 由 阿里姑娘 于 March 20, 2003 12:43:34:

据说九一三事件后,从“林总”住处搜出的书中,发现了他写下的这样一段话:“明明不是你的观点,说成是你的,然后批判之!今后当注意他这一手。”

这里的“他”是谁,不言自明。这段话是否真的出自“林总”笔下姑且不论,引文中提到的手法是有的。而你,阿里姑娘,这种手法用得堪称娴熟!是无师自通,还是从“他”那里学的,我不得而知。

我想任何一个明眼人都能看出我文中表达的主要意思,那就是,对阿拉伯文明的尊重,对伊拉克人民的同情,和对非正义战争的憎厌!我在文中并没有为正在进行的这场战争定性,那不是我要做的事情。

先看一眼你的标题--“蜜枣的香甜掩盖不了独裁者的血腥”!谁在用“蜜枣的香甜”掩盖“独裁者的血腥”?你该不是说我吧?我以“蜜枣”作引子,感念的是那块富饶的土地和那里勤劳的人民,这跟独裁者有什么相干?!

阿里姑娘数百言的慷慨激昂,全部建立在一句莫须有的论断上,“阿郎似乎对独裁者同情有加”。这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我们不妨逐条来看一下。

“如果说抛开萨达姆靠政变暗杀上台......”----据我所知,70年代末萨达姆初任副总统,但实权不小,治国有一套。两伊战争前,伊拉克数百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就是这一时期积累下来的,那时伊拉克是中东地区屈指可数的富国。萨达姆功高盖主,当时的总统“自愿”把总统宝座让给了他,--当然你可以说是“逼宫”。但不管怎样,这跟“靠政变暗杀上台”似乎有些距离。退一步说,“靠政变暗杀上台”固然不正当,可一个被目为实行民主制度的典范的国家,其总统候选人要靠在统计选票时做手脚,又仗着他老爹在任时任命的大法官们做出有利于他的裁决而登上宝座就光彩吗?!在我看来,这是民主国家的耻辱,也是对民主制度的莫大讽刺!

二战以后几十年间,被称为某个大国后院的南美各国,几乎全都是军人独裁统治,而且全都得到了那个大国的支持。这些国家政变频仍,而每一次政变,都有那个大国中情局的影子。无非是代理人不那么驯服了,要换个更听话的。在亚洲,在非洲,那个大国也频繁插手一些国家的内部事务,策划了不知多少起政变和暗杀事件!我想阿里姑娘也是从那个年代过来的,那个大国在这方面的“丰功伟绩”,你也该耳熟能详吧?

我“数月来怎么也放不下的心里”惦记的是什么?紧跟在这句话之后,我说的再清楚不过,是“为它多灾多难的人民忧虑,为那片古老的土地担心”!而你所说的“倒是损失的几百亿(可能千亿)让阿郎不能释怀”,出现在前文提到两伊战争的段落,我在那一段表述的意思也很明确:战争的后果是两个文明古国“两败俱伤”,我为之痛心不已!并没有偏向伊拉克。后面单点出伊拉克的损失,是因为我们现在在谈伊拉克。此外,对伊拉克“损失的几百亿(美元)不能释怀”这话有毛病吗?那不是伊拉克人民的宝贵财富吗?这里我未提其它“灾难”,是因为在下面提到了“多灾多难”。“互文见义”以避免重复是写文章常用的基本修辞方法。

你诘问“难道是英国殖民者当初设下的圈套??”,这个问题我在《谈谈伊拉克》一贴里谈过:历史上,科威特曾是伊拉克的一部分,英国人不情愿地从这一地区撤走前,扶植了这么一个“弱小而富有”的国家。分而治之,制造矛盾是新老殖民主义者搞地缘政治时的惯用伎俩。阿里姑娘可以去想一想,如今中日间纷争不决的钓鱼岛问题是怎么来的!我陈述科威特曾归属伊拉克的事实,并不是说伊拉克吞并科威特就合乎当代国际法准则,只是想表明一点:历史上那些老牌殖民主义者曾疯狂扩张,大肆掠夺别国财富,奴役别国人民,干尽了坏事,临走他们又往往撒下不和的种子!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

“‘他的理想......,只是不合时宜’这话怎么让我听着不寒而栗!” 我不明白你为什么“不寒而栗”!阿拉伯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也曾盛极一时。当然这个民族也有致命的弱点,主要是不齐心,凝聚力太差。近代阿拉伯世界四分五裂的局面,不能说没有他们自身的原因。问题是追求阿拉伯世界的团结统一,有什么不对?欧洲都在走向一体化,北美也在搞自由贸易区,阿拉伯世界为什么就不可以统一?认为“这一理想本身(!)不能算错”,并不意味着我认定它现阶段的可行性,更不意味着我赞成萨达姆为实现其理想所可能采取的血腥手段,也不意味着我想让萨达姆把庆功酒“泼到22个国王的脸上”,即,由萨达姆来实现阿拉伯民族统一的理想!

我并不赞成萨达姆家族继续统治伊拉克,我讲了那个伊拉克青年和他的 uncle的故事,意在点出萨达姆是个独裁者。紧跟着我就写到,“独裁统治不合时代潮流”;“萨达姆的统治手段太残暴”;我希望“伊拉克内部能够爆发一场革命,建立起民主政权”。这些表明观点的句子,阿里姑娘怎么就视而不见呢?!

“萨达姆被赶出科威特后的十几年间,联合国通过了无数决议,谴责啦检查呀,哪个他真正执行过?”这就是发动战争的理由吗?那你怎么不提另一个在某大国庇护下、无视安理会一个又一个决议的国家?那个大国又多少次一票否决了关于这个国家的一个又一个安理会决议?关于这个问题,楼下一位坛友的转贴,列举了大量事实,谢谢这位坛友。阿里姑娘,你仔细读过那个贴子吗?

我当然知道“美丽的一千零一夜故事的后面是一天残害一个无辜的少女”,确切点说,应该是“美丽的一千零一夜故事‘之前’是一天残害一个无辜的少女”。你说的完全对,“我喜欢正面看问题”!因为我看到了一千零一夜故事的美丽结局:一个美丽、善良、聪慧的少女用美丽的故事拯救了一个邪恶的灵魂,也拯救了无数个美丽的少女!



所有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