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交者: 阿里姑娘 于 March 21, 2003 10:26:51:
回答: 对“姑娘”的应答 由 阿里郎 于 March 20, 2003 23:08:14:
郎啊,昨晚就看了,本来认栽了,不想再答,可是
“阿里姑娘数百言的慷慨激昂,全部建立在一句莫须有的论断上,“阿郎似乎对独裁者同情有加”。这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这里你用了个“莫须有”,我不成了秦大人,您不就是民族英雄了吗?真的是莫须有吗?如果哪位看官能从下面的文字里,读出阿郎对萨达姆两次“非正义战争的厌憎”,而不是对萨达姆的同情和惋惜,就算我常跪西湖边,也不冤那!
---------------------------------------------
伊拉克赶走了英国殖民者而取得独立后,先由费萨尔王朝统治了若干年,后来成立了共和国。70年代末,萨达姆执掌了这个国家的最高权力,引人注目地凸现在中东乃至世界的政治舞台。他的理想是结束阿拉伯世界22个国家、22个政府、22种政策、22种声音的一盘散沙似的局面。这一理想本身不能算错,只是不合时宜;某种势力也不可能容忍如八世纪那样的一个统一而庞大的阿拉伯帝国的出现。80年代初,萨达姆错误地发动了对伊朗的战争,一打就是八年。两个一向为所我敬重的文明古国从来不曾“睦邻”,而此次又打得不可开交令我痛心不已。这场领土和资源之争的结果是两败俱伤。伊拉克方面,战前数百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消耗殆尽不算,还欠了一屁股外债。如果萨达姆就此收心(那不符合他的性格!),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今天的伊拉克肯定仍不失为中东一强,谁也小觑不得。不幸的是,他再次错误估计了形势,也没有识破虎视耽耽者的险恶用心,两伊战争结束不到两年,他又出兵科威特......,从此被套牢了绳索,越勒越紧!
--------------------------------------------------
这是你那篇“力作”中论及那两次战争的全部文字. 告诉我,上面哪个词那段话和中文的"厌憎"接近?是“痛心”=“厌憎”?还是“不幸”=“厌憎”?是"就此收心""休养生息",还是"错误的估计了形势""没有识破虎视耽耽者的险恶用心"?这里,我只读出了对萨达姆的同情和惋惜,如果没有崇拜的话。对了,你没有说那两场战争是“非正义”,莫非只有眼前这场战争才是“非正义”而让你厌憎吧? 明白这些当然是无师自通,无需向谁学.
"结束阿拉伯世界的22个国家、22个政府,22种政策、22种声音"是等于和萨达姆保持一致吧?还不能使人不寒而栗吗?
“转个贴”读过了,可惜数据不够全吧?尤其是把大事怎么差不多都忘了! 为反法西斯战争,伟大的美利坚献出了多少生命?起多大作用?在中华民族亡国灭种最危急的时候,谁帮助了我们?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他们献出了多少生命?多少财产?得到了什么利益?驼峰航线上里留下多少年轻的英魂?统计了吗?没有美国,我俩现在在说日语,都是亡国奴,或者汉奸。没有美国,现在是法西斯的天下,“无人敢小觑”。
好像也忘了统计柏林被困时,刚刚在二战后喘口气的美利坚,代表自由世界,为困境中的柏林人夜以继日的空投了多少物资,创造了空运史上的奇迹?
还有马歇尔计划,为欧洲复兴作了多少贡献?统计了吗?
说近的,解放阿富汗为那里的人民到来了多少幸福?有法统计吗?
全世界的人为什么往美国跑,不往伊拉克跑,差别多大,统计了吗?
美国巨大的军费开支,拖垮苏联,为世界和平作了多少贡献?那几个数字能把这些抹煞掉?
也该惋惜当年金日成南犯是“错误的估计了形势”,“没有识破美帝国主义虎视眈眈的狼子野心”,“不合时宜”。不然如今巍然屹立在整个朝鲜半岛的金氏天下,后腰上别着原子弹,“哪个敢小觑?”
把美国第一次使用原子弹列在那里是什么意思?是希望日本第一次还是德国第一次?希望二战晚些结束?
从未享受过民主的人来嘲笑美国的民主,的确具有讽刺意义,也得有李希光的勇气。我不敢评论。
以色列那档子事儿,按你的逻辑,两千年前那块地是以色列的。联合国批准她回那住。可以色列立国第二天,阿拉伯国家就像她全面发动军事进攻。败了,怪谁?
不执行联合国的决议,不打?靠你去“痛心地”劝降吗?
如果磕头祈祷能使刽子手放下屠刀,我愿把头磕破!
二战至今,为世界和平做出最大贡献的国家是谁?一个国家,为了自己的利益,一时做点坏事并不难;难得是多做好事,少做坏事。更难得是一辈子做坏事,不做好事。
如果这场战争也能拯救一个邪恶的灵魂和那里的人民,不也能为美丽的1001夜再添一夜/页吗?不也能使你几个月来悬着的心放下来吗?你听到了采访美国的伊拉克社区,那里的人们说些什么吗?但愿你这次别在为他“错误的估计形势”,一败涂地而惋惜了.
周末好! 惜香怜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