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友渔应该是渔民的朋友嘛!:)海都污染了,渔民打什么鱼?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

送交者: 愚人 于 March 14, 2005 00:44:18:

回答: 渔民的落日 由 麦子 于 March 13, 2005 20:59:02:

麦子兄:我个人觉得,敬畏派似乎可以立足在下面的立场上,才使对方没多少话说。

一、科学不是万能的,我们反对的是科学万能主义(或简称科学主义);

二、科学是一个工具,看你怎么用?我们反对的是瞎用,烂用;

三、确切地说,科学的直接作用是改变物质世界,当然在改变了物质世界的过程里,也间接地改变了精神世界,但是,科学技术的泛化却使人的精神世界趋于物质异化;

四、敬畏自然的“敬”是尊重自然规律,“畏”是警惕一项科技行动或者范式可能对自然造成重大的,不可逆转的破坏;

五、科学在自由市场经济的驱使下,加速度耗费地球资源,虽然可以指望科学技术创造出新的能源,进行外太空领域新资源的发掘,但是,我们并不能保证在地球资源耗费殆尽的以前,新的能源会发明出来,也不能保证新的外太空殖民地能建立起来,如果坚信上述两个问题能够解决,那么这就是信仰!而不是理性。万一在地球资源耗尽时新的大规模廉价能源还未找到,而且外星球上的殖民地建立不起来怎么办?

六、所以我们提倡可持续发展社会,我们主张慢一点发展,以免出现青黄不及的情况发生。“慢一点”也使人类文明里的上层建筑和人的心理能够适应。

七、西方的环保主义本质上是理性的环保主义,他们是认识到如果不环保,地球就要出现灾难。而中国现代环保主义者除了从西方那里借鉴了理性环保主义以外,还想从中国文化的传统里获得感性的成分,这是一种理念。比如说,我们看见青山绿水,就从内心深处由衷地感到一种喜悦,早在南北朝时期,中国就出现了山水画,我们欣赏水墨画的山水,我们似乎从里面感到一种灵气,所以我们不希望它受到破坏。西方直到十八世纪才出现风景画,那以前,西方的画都是人,无论是希腊的写实人,还是中世纪的圣像画。十八世纪以前,西方人普遍认为山林不过是穷山恶水,贫困的代表,这显然是西方功利主义的根深蒂固的影响。因此,敬畏自然这样的提法,作为一种对自然的感性表达,本身是一种理念,并不是什么错,说它不利于宣传那是西方科学主义的偏见,因为他们以为人的生活原则都要用科学来判断。非但如此,感性的环保及其敬畏自然的口号,能够使人从内心深处更能和自然贴心,结合理性环保主义,能取得最大爱护自然环境的工效。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