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club ;))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

送交者: Passer-By-From-Texas 于 June 07, 2010 18:35:37:

回答: 健康的事(信息),对大家都是有利的 由 Passer-By-From-Texas 于 June 07, 2010 00:16:06:

寒露,好!

我把那两篇papers看了一下,顺便查了一些相关我理解两文中的有些问题,整理了思路,分享如下。

甲文(2004):“Antibiotic use in relation to the risk of breast cancer”,主作者:Velicer CM(所在研究机构:Department of Epidemiology,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Seattle, USA.),登载在:JAMA. 2004 Feb 18;291(7):827-35.

乙文(2006):“Antibiotics and risk of breast cancer: up to 9 years of follow-up of 2.1 million women”,主作者:Friedman GD (所在研究机构:Division of Research, Kaiser Permanente Medical Care Program, 2000 Broadway, Oakland, CA 94612, USA),登载在:Cancer Epidemiol Biomarkers Prev. 2006 Nov;15(11):2102-6.


  1. 两文结论上的区别

    甲文说有明显的相关,显著性可以高达两倍。乙文发现相关,但是不强,四环素的作用也只是在1.11 - 1.35倍。

  2. 两文在立点和方法上的区别

    甲文在NCI的参与下,针对抗生素的药用原理和副作用,和几十年前就提出的“抗生素与乳腺癌”的关系问题,想从更科学(排除其他可能参杂的因素)的层次上找出依据,作者手头没有现存的样本(病人)。似乎是较典型的研究工作。

    乙文在文章的短短开头中即提到甲文的结论,并开门见山地说他们一直在筛选药物的致癌作用,这里呈现的是其调查的结果。乙文所代表的机构有着其得天独厚的条件——管理和掌握大量的病人资料。缺点是其管辖的区域是局部(这里以北加州为主,人口的代表性、社会层次的普适性等等)。


    乙文更象是个案报告或者就是个个案报告(继续见下)。


    • 采样

      甲文从一个驻扎在西雅图的非营利健康保险、护理组织,GHC,寻找样本。列了三大类近二十条的“病例与对照”的配对标准(“matched case/control”),又分多达六个年龄段。譬如,避孕药等的激素使用。再如,因为乳腺癌可能与乳房物质密度有关,所以在找样本时,采用“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 BMI)”来参照。这样会排除许多其他因素的干扰。

      乙文在北加州地区的人群数据上做文章,其覆盖面可能没有GHC在西雅图市那么大。乙文没提上述的“matched case/control”的采样方法,而是在作分析时,把有些个因素(比如激素使用等)放入分析模型(adjusted)。这个在技术上会有不同。比如,测试一组常运动与不常运动人的体能和耐力区别,如果样本与对照不作惜别分开,而是在分析时加入“性别”变量来adjusted,最后的结果可能会有不同,哪怕不是本质上的区别。而这里也正好是这个“度”的区别:)

  3. 两文研究机构以及发文杂志的区别

    西雅图的华盛顿大学流行病学系有一支非常强的数据统计、人类遗传和人口学学研究队伍,在美国排名很靠前,曾经在理论和方法学上有过重大的成果。我在莱斯大学(Rice University)上学期间修统计课时,有位同学(他的本科)即来自那里,给我印象非常深刻。

    总部驻扎在加州奥克兰的Kaiser Permanente是个非营利健康保险、护理组织,1945年由企业家Henry Kaiser和内科医生Sidney Garfield创建,旨在提供类似HMO这样的coverage。它拥有一批以营利为目的的医疗设施。它的详细历史和境况可以在网上找到。这里是其中的一个

    JAMA是综合性一流学术杂志,不以探讨具体技术优劣为着眼点,更多是以报道领域性的“重大突破”结果为主旨,有点像“Science”和“Nature”,很少“纠缠”于一种病或问题。乙文发表的“Cancer Epidemiol Biomarkers Prev”是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下的一分重要杂志,对领域内的技术性突破和观点“很感兴趣”,有时一期或多期会对某一种癌症的不同进展作报道。

  4. 结果判断

    都说相关,但是都没有说抗生素本身致癌,因为这不是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而是统计分析。那么这不是选择题,而是论述文的说服力:)

    从行文来看,乙文基本上是围绕甲文提出的结论来“补充”其“观察”到的结果,没有直接challenge。但是,甲文在开头与后面的讨论中,对抗生素本身的药用原理和副作用、乳腺癌的其他因素等等,涉及很多面。作者在研究中有过多方面的考量和思索。

  5. 我的感受
    对待疾病类的科研结果,“最新”,有时可能不是“最对”:)。成熟的论断往往接近现实;“最新”的结果即使后来没有被推翻,当时也是“点了一个点”,需要“铺开至面或体”方能用来衡量我们的现实问题。譬如,NCI网站上的乳腺癌评估工具(estimate tool)一直到2007年才将黑人的因素整合进去(以前是以白人为依据)。那么,现在呢?亚洲人的数据还没有在它这个模型里,推测也只能是“大概”。

    那么,美国人报道的医学科研成果大多数是基于白人或/和黑人,现在慢慢加入南美,亚洲人的信息几乎是王八排队啊:)

    我们精明不精明,就在于如何在人家的数据上“科学地消化”和“合理地估计自己”。这种情况下,对于一个我们不很熟悉的topic,如何判断文章或某医师的“好坏”?我的个人经验是,一个考虑周全的、涉猎面广(和深)的那个,应该是更knowledgable,出错的几率低一点。

高高兴兴永远是治病的良方:))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