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贺译著完成。吉坛为之生辉。没信心读长文的读者不妨都完这章。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

送交者: 风 于 September 08, 2001 14:08:01:

回答: 译著(罗素)《宗教与科学》第十章 结论(全书完) 由 霍林河 于 September 07, 2001 21:38:08:

非常精彩的总结。时光不曾磨灭它的光辉。

TO:大布苏。(这一贴我知道文不对题,只想埋在这里)

关于“大石头”,我看你是不想讨论下去。方周“理发师”的比喻
并不恰当。那个悖论没有否认理发师的存在,却否认了理发师规则
的合理性,尽管那规则看起来不糟。同样,大石头也没有否定上帝
的存在,但否定了“上帝是全能的”这个原则,如果人们还承认逻
辑的话。进一步,如果“上帝”与“全能”不可分割,那么上帝的
存在就动摇了。可是如果上帝与全能分离,他也被动摇了。

无论如何,大石头是个“抬扛”的问题,正经神学家不会回答。我
这里也给一个“抬扛”的回答:他能造,但他不造。因为没有一个
诚心的人去祈求他造,又没有一个不诚心的人可以强迫他造。

在我看来,宗教与科学还是不搅和到一起更好。上帝的存在同数学
上的GL(公理)一样是不可证明的。相信两条平行线永远不会相交,
你就有欧氏空间生存和丰富多采的世界。相信他们越来越远,或越
来越进,你就有非欧的弯曲空间和更加丰富多姿的“变形”世界。

科学与宗教的争论焦点在于谁创造了谁:是人创造了上帝,还是上
帝创造了人。作为无神论者,我们的的用词、称呼可能冒犯宗教人
士(你觉得平常,他可能觉得亵渎,而对亵渎的容忍恐怕也是一种
亵渎),很难用同样的语言标准来讨论问题,所以我不太敢参与。
如果我的上述语言是能够被接受的话,我愿意就宗教问题在此发表
看法。

关于宗教,我认为那是人类心灵的渴望和需求的结果。且不说远古,
即使今人处于发达的社会,也常有孤立无助的时候,希冀冥冥的世
界上有意外的奇迹(神灵)法生以解脱自己的困境。饮食男女、生老
病死及无数其他问题都会给人们追求永恒的心灵带来困惑。事实上,
科学无法全部解决它们,例如,科学无法让生命不死,永远活在二
十岁。如果你认可这一点,“零落为尘碾作泥”,而不在乎是否“香
如故”,那么你可以坚持无神论。反之,你向往永存,希望你的子
女,你的亲人与你同在,你最好相信某一宗教,别追根问底。不论
你最终能否得到你所希望的一切,至少,你今生的心灵不会为永恒
而担忧是你信仰的报偿。

从基督教历史上看,从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起(更早的事未便考
察),宗教还起着法律与道德的约束作用,规范了人类的行为准则。
这两者在现代社会被弱化,因为国家与社会舆论以更强劲的力量取
代了它们。罗素在他的结论一章写道:“从哥白尼时代开始,在每
一次科学与神学的冲突中,科学都是最终的胜利者”。我相信以后
仍然如此。继任的宗教领袖会出来接受被普遍承认了的科学理论,
大度一些的还为其过去的行为道歉,然后把科学成果“纳入”圣经
的轨道 -- 重新理解、解释神的旨意,让它们符合科学精神,并且
指出这才是神的原意。在此,我想说指出,用科学去证实宗教是人
类历史上最可笑的行为。同样可笑的是用科学去打击宗教。我疑惑
高人无处不在的现代世界为何还不断重复这种可笑的行为。

下边这段话是我在霍林河早期译文后的评论:“好书,虽年代久远
仍不失其光辉。这可能是我在得到的最大教益。圣经我读过两遍,
宗教之门我终是摸不到。所以‘宗教与科学’这个题目我是不敢参
与讨论的。我觉得把宗教与科学放在一起的只有一个视角:它们都
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它们各自描述了对同一世界的不同看法。科
学的进展在于它没有框框,宗教的进展表现在它逐步接受了科学的
成果,并把其框入上帝的架构内。因此二者交织在一起。

对于人类社会,它们都有各自的贡献。对于西方社会,从上古时就
以宗教的信条为人类行为的准则,从而有了秩序,有了希望,使社
会能够稳步发展。至今仍是如此。科学的力量当然不用我多言。

我观世界极为现实,没有丝毫浪漫。生不足喜,死不足惜。自诩为
豁达。这也可能就是进不了门的原因吧? ”

看来我的观点前后大致相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如有对上帝不敬之处,请方周,lala见谅。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