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交者: 老椰子 于 March 11, 2005 10:46:40:
回答: 污染之痛 由 一默 于 March 11, 2005 09:32:57:
“敬畏自然”这个提法非常不妥。
我没读过几篇相关文章,了解情况不多,没有参与相关讨论。现仅就“敬畏自然”这个提法说说我的看法。
当麦子在此坛提起此一讨论或争论时,我才知道有这么一回事。在没有看到任何观点之前,我首先注意到了这非常刺眼的四个字:敬畏自然。我觉得“敬畏自然”这个提法非常不妥。
首先,对声称“敬畏自然”的人的观点持批评态度的人会非常容易地把你推到“二诸葛”、“三仙姑”那里去。如果你认为你不是,你就必须花功夫去解释:你是如何定义“敬畏”的,你的定义和神汉、巫婆的定义有多么不同,此“敬畏”绝对不是彼“敬畏”,云云。多麻烦!可是,你解释十次,人家第十一次还是这么说你。你觉得很烦,可是毫无办法。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就是因为“敬畏”这个词用的不当,而且关键就在那个“畏”字。中文里有的是词语,使用这个语义模糊的词对普通的环境保护主义者来说,是一个非常不智的选择。愚人兄等可以认为“敬畏自然”只是“尊重自然”的一种较强的提法,但别人也可以认为它是“恐惧自然”、“膜拜神明”的掩饰性变形;你们觉得你们的理解很自然,但是,从“敬畏自然”一词反复受到质疑,不得不一再解释就可以看出,你们的理解对许多人来说并不自然。
其次,有迹象表明,混在声称“敬畏自然”的人里面的,也确实有许多“二诸葛”、“三仙姑”,或在某种程度上某种情况下有神汉、巫婆思想的人。看了某女人的一篇文章之后,觉得她就非常接近这种角色。所以,使用这个语义模糊的词也许是这些人的一个故意的选择。他们故意混迹在普通的环境保护主义者中间,打着“敬畏自然”的旗号,散布着对人类起着恫吓作用的观点,其结果是使人以消极的态度在恐惧中生活。
再次,也非常可能是最初有人喜欢语不惊人死不休,希望有震撼效应,引起人们对讨论的重视。殊不知,为了引人注目而自己抹一脸锅底灰只会降低自己的公众形象,比赛还没开始,先自输了一半。
还有,一个小孩子,一口咬定“敬畏自然是科学常识”,居然受到一些人的推崇,令人啼笑皆非。什么叫“常识”?她的中学语文老师有必要给她上一次专门的课。人们可以通过努力,把“敬畏自然”变成“科学常识”。但是,现在它还不是“科学常识”;不仅不是“科学常识”,而且是一个每一次使用时如不经过非常用心的重新定义和解释就是一个有疑问的观点(注意,这是一个“观点”,绝非“常识”)。自然需要保护。自然需要尊重。自然需要顺从。自然需要敬。自然不需要畏。任你怎么“畏”自然,自然也绝不会给你什么特别的照顾,它该干什么还是干什么。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目前,环境保护迫在眉睫,试图加速破坏自然的言论需要批判,试图加速破坏自然的行为需要制止,政府里面的决策人员、办事人员需要教育,人民群众需要教育,一些野蛮的建设项目需要取消或下马,一些旅游景点需要保留原来的艰难险阻(这条是我在《长白山日记》里提出来的)。为此,我们这个社会需要具有环保观念的思想家出来呼吁。但不幸的是,一个“敬畏自然”的提法,把事情搞砸了,估计事倍功半的结果也达不到。非常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