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不喝仁兄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

送交者: CHI 于 November 03, 2009 10:39:39:

回答: 对江城子和迟版楼下对话的回应 由 不喝牛奶的人1 于 November 02, 2009 13:29:36:

拜读贵贴,实感推心置腹。仁兄犀利工笔,跃然屏上,先致谢!

仁兄对愚弟那句话["在这场争论中,虽然批评方人多势众,但对此问题进行过专门研究(头脑充分武装过)的只有麦子一人。" ]之指摘,虽有对原话含义过渡外推之嫌,但愚弟在此不作辩解,完全接纳。

在此想借该辩题再起之氛围,说几句相关的话。

(1)吾辈虽自以为受过完整的教育,但却生长于长期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中,思维和语言模式都带有明显的那个时代的特征。具体的表现为,在争论中急于占据道德制高点(或将对方置于道德最低点),而相对轻忽以举证为基础的平等讨论。显然地,前者较之于后者要简单易行,便于广大群众掌握和使用。在群众运动中出现这种情况本属自然,但,在“学术讨论”中,自觉不自觉地采用这种方法则成为“未辩先输”的征兆。

(2)我总喜欢透过我们的邻居日韩两国来看中国。在中日发生口角的时候,中方的主流论述总是以占据道德制高点为招法(事实上中方也常常占有道德制高点),而日方的主流论述总是以细部论述来“技术拆解”中方在道德上的高尚地位。这就是为什么日本大众不买中方的帐的主因。按理说,中方所占据的道德地位是“普世价值”所追求的,只是中方说理说得不严密,或根本就不说理(逻辑上跳跃,等等),所以无法服众。韩国的情况是另一个极端——横不讲理!在日韩争端中,韩人直截了当地诉诸情绪:上街游行、呼口号、超大功率广播车在日本使馆前吵闹、自残、点火烧这个烧那个……,就是讲不出道理来。这样的做法,把个有理的地位一扫而光,不但引不起国际同情,反招致在汉城外国人的反感。我曾问过韩国的“知识分子”,你们为什么不讲理,回答是:“我们太有理啦,还用讲吗?”我们自认的五千年中华文明,如今沦落的和韩国差不多了。

(3)许多汉语词汇的辞品,有待于矫正。具体地说,词句的褒贬含义,在长期的政治斗争中被扭曲了。如:鼓吹,原意是很优美的礼乐之举,现在被理解为贬义;人多势众,愿意为中性的描述,现在理解为略带贬义;一把手,愿意为江湖老大,现在是褒义的。这样的例子,俯拾即是。更有甚者,对辞品的歧义理解,有时会影响我们的说理和思考过程。目前在中国的很多较新的出版物中,[建议各位有机会去北京王府井街口的“新华书店”或上海福州路的“书城”看看,这可能是两家最有代表性的中国书店],由于对词义/辞品理解的不同,根本无法认同的论述比比皆是。

先说到这,该下地干活了。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