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儿跟你切磋吧:)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

送交者: 怪猫 于 December 13, 2003 01:51:23:

回答: 一串美妙的 由 琉璃猫 于 December 12, 2003 00:41:11:

老实说,那十一种英译《静夜思》,我贴出前后只是一目十行地扫过,潜意识里是不大相信这首小诗的意境能用英文准确而简洁地再现出来。有些微妙的情感,也许是中国人独有的,傅雷给傅聪的一封信里谈到的“感慨”就是一例。

来回读了几遍你“最喜欢”的第九版,无法象你那么喜欢,觉得译得累赘。特别是“so frail”、“my dreams”之类的冗词赘句,完全是译者的随意发挥。

按说日本人应该较容易领悟《静夜思》的意境,他们的文化背景与我们毕竟很接近,又可以借助汉字字面来理解。我想,给他们讲解这首诗不妨以诗注诗。“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古时候没有电话、没有电子邮件,没有网上论坛,“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的明月就成了天各一方的亲人彼此思念之情的激发器和寄存处。

不管其原来的文化背景如何,一个人对文学艺术的欣赏能力取决于他是否有敏锐而丰富的情感,是否有深厚而广博的文化底蕴。如果那些日本人经你再三启发对《静夜思》仍懵懂不解,他们也未必能体会出,例如,“听啊,青蛙跃入古潭的声音”所蕴涵的禅意,虽然这俳句出自他们本民族诗人之手。

我译的《鹅》诗中加了两个副词“loudly”和“proudly”,这是原文字面所无,而我认为意思隐含在其中的。把这两层意思明白地写出来是不是就减少了诗的韵味呢?也许。我当时也隐隐然但又没有什么依据地感到,以ly结尾的副词入诗不太好。不过说鹅“骄傲地”如何如何,这种拟人的修辞方法本身就具有一种诗意。另一方面,英诗中起副词作用的短语还是不少的;中国的古诗词里副词和形容词更是俯拾即是,只不过不象现代汉语那样后缀了“地”“的”而已。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