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所"独有的""微妙情感",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

送交者: 琉璃猫 于 December 14, 2003 02:02:10:

回答: 就在这儿跟你切磋吧:) 由 怪猫 于 December 13, 2003 01:51:23:

不就是一种"文化'吗?"人间万姓仰头看"的不可以是"红日"吗?那时我确实强调了古时候"没有电话",信件也不通畅的情况,日本老年人听后,感慨中国人丰富的想象力;而年轻人听后则觉得是好笑的比喻.那种听完解释后,仅仅发出一声"拿炉猴斗"----原来如此,大概不应该算懂吧?也就是说他们"思念之情的激发器和寄存处"与我们不同,无法与我们达到"共鸣".这就是古诗难译的地方,也是我喜欢译文"累赘"的原因.当然,我还是以中国人的思维来读英译的东西,真正能否达到原文的效果,最好是由不懂中国文化的人来感觉判断.同样,我因为不懂佛教,就体会不出"听啊,青蛙跃入古潭的声音”所蕴涵的禅意.
我英语读的东西不多,对英语诗词更是一窍不通,但对你在译"鹅"中添加的两个副词很欣赏.其实按照中文的原意我们只是看到了一幅画而已,而对画的理解和解释则因人而异了.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