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所"独有的""微妙情感",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
送交者: 琉璃猫 于 December 14, 2003 02:02:10:
回答: 就在这儿跟你切磋吧:) 由 怪猫 于 December 13, 2003 01:51:23:
不就是一种"文化'吗?"人间万姓仰头看"的不可以是"红日"吗?那时我确实强调了古时候"没有电话",信件也不通畅的情况,日本老年人听后,感慨中国人丰富的想象力;而年轻人听后则觉得是好笑的比喻.那种听完解释后,仅仅发出一声"拿炉猴斗"----原来如此,大概不应该算懂吧?也就是说他们"思念之情的激发器和寄存处"与我们不同,无法与我们达到"共鸣".这就是古诗难译的地方,也是我喜欢译文"累赘"的原因.当然,我还是以中国人的思维来读英译的东西,真正能否达到原文的效果,最好是由不懂中国文化的人来感觉判断.同样,我因为不懂佛教,就体会不出"听啊,青蛙跃入古潭的声音”所蕴涵的禅意.
我英语读的东西不多,对英语诗词更是一窍不通,但对你在译"鹅"中添加的两个副词很欣赏.其实按照中文的原意我们只是看到了一幅画而已,而对画的理解和解释则因人而异了.
所有跟贴:
- 何以共鸣?:) - 怪猫 (909 bytes) 05:54:58 12/17/03
(21)
- 你所提到的《知床旅情》, - 琉璃猫 (587 bytes) 21:27:51 12/17/03
(6)
- 里面确实有这样一句, - 怪猫 (275 bytes) 23:47:16 12/17/03
(0)
- 不光学汉诗,而且 - 一抹 (96 bytes) 21:45:47 12/17/03
(4)
- 看来俺遇到的银, - 琉璃猫 (63 bytes) 22:02:32 12/17/03
(3)
- 又核实了一下 - 一抹 (130 bytes) 22:43:53 12/17/03
(2)
- 看来很多东西他们都学过, - 琉璃猫 (483 bytes) 20:43:13 12/18/03
(0)
- 春望=春晓 - 一抹 (0 bytes) 23:27:39 12/17/03
(0)
- 没想到:阿瓷对日文也挺有研究:) - 小报 (94 bytes) 17:45:25 12/17/03
(1)
- 不敢,不敢:) - 怪猫 (381 bytes) 20:28:13 12/17/03
(0)
- 大胆怪猫!!! - 一抹 (517 bytes) 08:55:51 12/17/03
(11)
- 不怕,不怕:) - 怪猫 (709 bytes) 21:20:26 12/17/03
(7)
- 可有日子没和你 - 一抹 (169 bytes) 21:38:52 12/17/03
(6)
- 补充一下!:))) - 一抹 (123 bytes) 22:55:58 12/17/03
(0)
- 呵呵 - 怪猫 (179 bytes) 22:25:06 12/17/03
(4)
- 言之有理,只是 - 琉璃猫 (383 bytes) 19:06:56 12/17/03
(2)
- 猫猫,看看这个! - 一抹 (60 bytes) 20:59:06 12/17/03
(1)
- 谢谢兵JJ推荐! - 琉璃猫 (0 bytes) 21:33:29 12/17/03
(0)
加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