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人这种动物为什么要喝牛那种动物的奶(之五):科学依据,反面的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

送交者: 麦子 于 January 02, 2008 21:35:09:

五,科学依据,反面的

在我从历史依据的角度对牛奶神话产生疑问之后,我迅速发现了同样不少的认为牛奶有害健康的科学依据。比如说,消化牛奶需要一种酶,而东方人普遍不具有这种酶,所以东方人普遍对牛奶不消化,导致腹泻。进而,喝牛奶不但不补钙,反而会导致体内钙质的流失,会导致老年骨质疏松。为了让本文有一点科学的样子,我姑且利用Google出来的文献做出一点儿科普。
《剑桥食物史》上说:
牛奶的主要成分是乳糖,除海狮外,所有哺乳动物乳汁的主要成分都是乳糖,人奶中含有的乳糖比例最高,约7%。 。
维基百科“乳糖”词条说:
幼小的哺乳动物肠道能分泌乳糖酶,分解乳糖为单糖。成年动物,包括除高加索人种外的多数人类体内乳糖酶的活性大大降低。故饮用乳类可产生腹泻、腹胀等症状,称为乳糖不耐症。
维基百科“乳糖不耐症”词条说:
哺乳动物的幼体在断乳后,一般不再摄入乳糖而且停止生产乳糖酶。人类的幼儿在4岁的时候通常会失去90%的乳糖消化能力,但各人之间的差异很大。一些人群因为第2号染色体上的一个基因突变,终生能消化乳糖。关于该变异出现的时间和地点科学上尚无一致的结论。目前的状况是:多数祖籍西欧的人基因中存在该变异(意味着他们够终生消化乳糖),而东亚人、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人和美洲、大洋洲的原住民族则多数没有该变异(意味着他们成年后会出现乳糖不耐症)。全球平均有75%的人成年后会出现症状,所以与其将之称作疾病,还不如说是自然状况更合适。

这段科学依据恰好可以作为大多数民族没有食用牛奶之历史依据的注脚。大自然极其聪明地在演化中设定了这种机制,让哺乳动物的成年个体不再能够享用为其婴儿准备的特别食物。因而,对于成年人来说,乳汁正符合刘华杰教授的双非原则:既不充分,也不必要。那些基因经过了特别变异的可以终身喝奶的民族,则并非常态,同样,也未必是必要的。
而对于婴儿来说,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母乳喂养好,在母乳充分的时侯,牛奶自然也是不必要的。

话到此处,我相信,一定还会有人坚持从本体论的意义上追问:到底是牛奶有利于健康的科学依据多,还是有害于健康的科学依据多?为什么牛奶之有益健康的正面依据要远远多于牛奶之有害健康的负面依据?
在此,我的专业恰好用了用武之地。按照科学知识社会学,科学结论本身也是社会建构的。回到科学哲学,也有所谓的“观察渗透理论”之说:科学观察不可能是完全中立的,客观的。任何一个实验,它的设计都是建立在设计者的缺省配置之上的。如果一个研究人员已经默认了牛奶有益于健康,他的实验目的必然是验证牛奶有益健康,他设计的实验也只能给出牛奶之有益健康的结果——即使实验失败,也不能给出牛奶之有害健康的结论,因为那将是另一个实验,需要另一种设计。在这种普遍的缺省配置之下,研究人员大量生产“牛奶之有益健康”的科学知识,乃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
除此之外,还有更大的原因一直隐而未显。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